2022年3月,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在线启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向加强公共卫生和疫苗研发合作又迈出坚实一步。
一场世纪疫情,既是对各国应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人类团结精神的考验。伙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时携手前行。
从2020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发表主席声明对中国抗疫努力表示支持,到在疫情全球蔓延时中国向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放100亿美元贷款专门用于金砖国家抗疫,到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同意启动金砖国家预防大规模传染病早期预警体系相关工作……
疫情面前,金砖各国守望相助、团结抗疫,进一步筑牢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展现推动全球卫生治理的“金砖担当”。
金砖国家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国际格局调整的速度、广度、深度,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金砖国家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是2018年8月27日拍摄的巴西巴拉那瓜港TCP码头堆场扩建工程现场。中巴企业深度的合作,帮助巴拉那瓜港焕发出新活力。新华社记者彭桦摄
2013年3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国际经济规则需要不断革故鼎新,以适应全球增长格局新变化,让责任和能力相匹配”“要继续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一次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围绕金砖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中国主张、中国方案。
金砖国家合作,超越了政治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关系;超越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这种合作模式契合五国客观需要,也顺应了历史大势,有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2021年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对完善全球治理进行深入阐述:“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为解决南北发展失衡、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会晤后发表两份“重量级”文件:长达40页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涵盖71项共识,为加强金砖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规划了新的蓝图;《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主席声明》,包括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强南南合作、构建发展伙伴关系等一系列着眼未来的庄重承诺。
习近平主席指出:“金砖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我们就事关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共同发声,共提方案,既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也有助于维护我们的共同利益。”“面对挑战,金砖国家要展现担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看来,金砖国家合作为探索新的全球治理方式提供了试验场。他将中国外交政策的宏伟愿景概括为“八大理念”,其中命运共同体位列榜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
9年多来,从北京到南非德班、印度果阿,从金砖国家到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习近平主席在同世界的密切互动中,深入思考和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
9年多来,从正确义利观到全球治理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不断为破解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提供中国方案和公共产品。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元首外交的有力引领下,中国将一如既往同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合作,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