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题:就中美关系重大问题传递明确信息——专家谈中美元首通电话
新华社记者杨依军、孙楠、温馨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8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率沟通和交流。
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学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元首此时通电话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在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就事关中美关系、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清楚表明立场,向美方传递了明确信息。
着眼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期待,指明中美两个大国职责所在
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指出,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都期待中美两国发挥引领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全球发展繁荣。这是中美两个大国职责所在。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说,习近平主席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期待出发,强调“中美两个大国职责所在”,旨在引导和推动美方作为大国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承担起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中美两国元首此次通电话,是美国现任政府2021年初上台以来两国元首第五次直接互动交流。此前,两国元首分别于2021年2月11日、9月10日通电话,11月16日举行视频会晤,今年3月18日视频通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认为,中美两国是重要的大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安全稳定负有特殊责任。面对当前国际上的复杂局面,中美发出沟通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助于世界增添信心。
“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
在同美方的几次互动中,习近平主席都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出发,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专家表示,这展现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使命担当。
就美方误判、误读、误导纠偏,推动双方在重大问题上沟通合作
“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强调,双方要保持各层级沟通,用好现有沟通渠道,推动双方合作。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是美方对中美关系、对中国发展要有正确认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发展进步是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美方应该从心态、观念、认识上抛弃“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摆脱不必要的对华焦虑,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指出,“从‘本国优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狭小拥挤的,时时都是‘激烈竞争’。从命运与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宽广博大的,处处都有合作机遇。”“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专家表示,美方应充分认识到,只要相向而行,中美完全可以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此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充满挑战。中美应该就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全球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保持沟通。违背规律搞脱钩断链,无助于提振美国经济,也将使世界经济变得更加脆弱。双方要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撤火降温,助力世界尽快摆脱新冠疫情,走出经济滞胀困局和衰退风险,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