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湖南人,这部作品于雷佳而言意义非凡。因为多年的采风经历,深受湘西文化浸润,使得《边城》的歌剧梦在她心中萦绕了十数年。这部剧里,她不仅要担任艺术总监,把控整体艺术质量,还要分饰翠翠和翠翠妈两个角色。第一幕开头,雷佳随渡船轻轻推出,运用苗族民歌特色的润腔辅助翠翠的亮相,唱出了贯穿全剧的翠翠的主题曲《清清的水山边流》,将观众一把拉入了湘西的烟雨山城,一个都市以外的桃园之地。而翠翠的灵性,也自此种在了观众心中。在《边城》的舞台上,不仅讲述着翠翠与傩送和天保之间青涩却炙热的爱情,也暗含着翠翠妈悲剧的命运。为了展现出明暗两条戏剧线索,雷佳需要在角色的转换之间时刻拿捏,一面展现出少女的天真与懵懂,一面呈现出湘女的“霸蛮”与重情。两个人物时而分离,时而重叠。在她的演绎之下,表面柔弱的翠翠,因为内心住着翠翠妈,而多了一份性情中的刚烈。所谓“湘女多情”,在雷佳所展现的两代女人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此外,剧中出现了多次翠翠寻找外公的段落,也为老船夫的悲剧埋下伏笔。在第三幕最后一段《哭外公》的咏叹调中,转动舞台营造出外公被河水冲走的画面,翠翠需要在转台上奔走,用尽全身力气在湍急的河水中拉回外公的尸体。雷佳动作轻盈,声音稳定,展现出极强的控制力和表现力,将全剧的悲情色彩推向高潮。
剧中的男主人公翠翠的外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渡船人。内心潜藏着因翠翠妈离去而造成的不敢触碰的伤痛,和祈盼翠翠不要重蹈母亲覆辙的强烈愿望。这种想法在他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时刻伴随着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正是在这样的心态映射之下,老船夫误以为翠翠倾心天保,造成了一系列难于沟通的误会,也构成了戏剧冲突的重要元素。在面对天保的意外,傩送的误解之时,老船夫万念于心,痛苦无法言说,最后都终划归为多年来与命运拉扯之后的妥协。他性情中的洒脱,迂阔,内心潜藏的挣扎,和在时间的故纸堆里不敢触碰的伤痛的过往,都在孙砾的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实可信。
在歌剧《边城》之中,不仅保留了原著笔下诗意的自然景观,质朴的人性之美,还将茶峒地区独特的风俗融入其中。龙舟竞渡与对歌求爱的民间习俗巧妙地激活了天保和傩送作为边城子民的基因。王传亮饰演的傩送,有着清亮迷人的歌喉,相比韩钧宇饰演的天保,多了几分腼腆,但是骨子里的耿直,却与哥哥如出一辙。在面对天保热烈的告白时,他显得惊愕无措;在面对父亲提议接受以碾坊作为陪嫁的团总的女儿时,他以父子间不免会呈现出的激烈反抗来宣誓对自己萌动爱情的捍卫。但是在翠翠面前,他又回归一副快活自在的模样。这样生动、性情的傩送,被王传亮演绎得活灵活现。
而作为长子的天保,在韩钧宇的口中,则显得热烈不失沉稳,又有湘西男儿的豪爽。他的憨直、果敢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苏雪冰饰演的船总和阮余群饰演的腊妹也尽显了边城之地的人情之美。尤其是腊妹,虽是一介风尘女子,但尤为重情重义。正因为受到
了这片民风淳厚的土地的滋养,让这份待人的真与情始终镌刻在她的心里。舞台上这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的悲悯之心与共情之义,无不渗透着湘西边城的人文情怀,传递着沈从文心中的审美理想与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