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龚晓倩
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对宇宙客观世界认知的普遍共识就是,宇宙客观世界存在的本质是声音。从辩证的社会科学角度看,客观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人类无论是否感受得到运动的声音,它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人类作为声音主客体的统合体,声音就是人类同步于客观世界应有的本能反映,并不断彰显出人类独有的和谐共赢节奏,推动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不断进步。从实证的自然科学视域观,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声音振动频率一般在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性声音,超过这个振动频率范围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称为次声。人类利用不同范围中的声音,为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进行了诸多创造性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突显出人与纯然宇宙多样性和客观社会复杂性的完美共谐。从人类生命思维科学的视角讲,声音具有内听、外听以及内听与外听相兼容的三种不同特征。这些独有的生命声音特征,伴随着人类和谐于客观自然与社会以及自己身心声音本体,本能地在不同时空中形成诸多具有非物质文化属性的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简称声音文物,为赓续人类生态文明基因,活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衍生,如果说人类声音文物人类生态文明共通的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睿智结果的话,那么,音乐声音文物就是人类最高生命智慧共通的生态文明结晶,是人类生态命运的共同体。
首先,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的简称,能指的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音乐声音本体,它全息传承着人类共通的生态密码和文明基因。挖掘人类音乐声音文物宝藏,实施国家声音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开启音乐声音文化数字资产金融活动,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替代的新作为。这是因为:
音乐声音是人类和谐客观自然而模仿客观自然节律的自然人化之声,因此,具有与客观自然同步节律的自然科学价值。人类音乐声音诞生伊始是从模仿客观自然声音开始的,是人类本能地与客观自然和谐而同步于客观自然生命节律的自然人化的结果,因此,音乐声音结构中,存在着客观宇宙世界包括人本体共谐的生态密码,是探究自然科学真理的新路径。
音乐声音也是人类和谐客观社会运动规律的人化自然之声,因此,也具有与客观社会共谐的社会科学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结构,驱动着人与社会也不断产生深层次文化律动,由心生焉的音乐声音也因此彰显着人化自然的社会科学价值,从而体现出音乐声音本体应有的非物质文化属性。
音乐声音更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空中自身感悟的心声,所以,音乐声音文物本体还具有人类特有的生态智慧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人的生命历史、音乐声音文化艺术和思维科学价值。
人类音乐声音从诞生伊始到现在,始终以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的形式,在不同时空中得以本能的传播与传承。我们可以按照音乐声音本体存见的形态不同,将音乐声音文物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其中,动态声音文物能指的是借助声音介质而存在的波形音乐声音,如人脑、磁带、唱片、唱盘等音频与视频文件中的音乐声音等,IASA国际协会将这样的音乐声音称为立体文献。静态音乐声音文物能指的是运用文字符号和器物等记载的非波形音乐声音,如乐谱、图片、响器、乐器、声音场域、声音景观等,IASA国际协会又称为音乐声音的平面文献。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声音文物,其声音本体中都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文明互鉴密码,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