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百家言 | 萧平:墨海中的生命领悟

文都百家言 | 萧平:墨海中的生命领悟
2022-01-27 07:32:00 来源:  

“夫榕者,南国胜植,秀甲于林。阅尽人间春色,看惯万物枯荣。美哉其冠,浓荫蔽日,缤纷炫煌,壮哉其根,参差百曲,捭阖苍穹。”

萧平,书画鉴定界的“江南一眼”,他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在诸多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建树。绘画、书法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他的作品中既洋溢着新金陵画派诸家的生活情味,又具有宋元明清诸家的雅致和气韵,更因为他雅善书法,善于在书画的联系中相互参悟,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萧平也因其在诸多领域的建树而被誉为“古榕派”。

本期文都百家言对话萧平,听他讲述“墨海中的生命领悟”。

萧平/Xiao Ping

当代著名古书画鉴定大家

“新金陵画派”杰出代表人物

书画大家

说到书画鉴定,肯定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国眼”徐邦达。

徐邦达先生是当代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和权威,是中国书画鉴定界堪称神话般的存在,与已经去世的谢稚柳、启功并称为中国书画鉴定三大家。据说一件书画展开半尺,就能够判出作品出自何人之手,定出真伪,被称为“徐半尺”。

徐老一生中鉴定过的书画数不胜数,他曾用各地征集和收购到的3500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用自己的双眼,挽回过不知多少“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如稀世珍品——怀素的《食鱼帖》、黄公望的《雪夜访戴图》、宋代画家郭熙的《溪山访友图》等,都是在“废纸堆”的边缘,被他发现、挽救回来的。

1984年夏萧平陪徐老在淮安鉴定出土书画

徐邦达先生将其一生所学倾囊相授,鉴定衣钵传给了弟子萧平。

“徐老和我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亲密,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萧平记忆中的徐老是一个单纯的人,对艺术有着真挚的热爱,是一位真性情的文化人。

2000年11月6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多功能厅举办的中国嘉德古书画拍卖会上,985号拍品——王原祁的一张山水画引起激烈竞价,叫价从7万元飙升到74万余元,最终落槌于大鉴定家徐邦达先生的号牌上。竞得拍品后,徐先生将牌子一扔,扬长而去。

徐老在嘉德古书画拍卖会上拍得的王原祁画作

“一个人对艺术的爱好到了这个程度,九十岁了,你还跑到现场去举(牌子)。家里也不是挺有钱的,那时候七十几万靠稿费要写到哪一年才能有。”萧平说,“可以赚钱的东西,比如说画点画,马上就可以卖钱。但是他没有兴趣画的时候就不画;有兴趣的时候,一张四尺三开的画,画一个礼拜也画不完。这就是真正对艺术的热爱,这是文化人的真性情。“

徐先生得画后悬之书房,据说面对此画端坐三日,观之赏之。第四天,徐先生打电话给故宫的裱画师,嘱咐如何裱画。次年,萧平到北京看望先生,进门才寒暄两句,先生就向他说:“王原祁那画裱好了,你看过吗?”随即取出展开,脸上带着隐隐的微笑。徐先生说道:“萧平,这便是‘中国的印象派’。”这是他数月来读画得出的结论,是他对于这件藏品的艺术新发现。

1990年代萧平陪徐老在上海朵云轩鉴画

古稀之年的萧平,谈起自己的恩师,依然激动不已,也正是受到了徐邦达等前辈先贤的影响,萧平从不敢懈怠,借笔为橹,年复一年、艺海泛舟,日复一日,他曾经说过,“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成功塑造大厦的可能。”正如学界对他“古榕派”的定义,萧平也成了书画界的“艺术辞海”。

生于山城,长于石城,祖籍扬州。1942年12月,萧平出生在重庆,因为祖父与父亲工作的缘故,萧平幼年始终是在搬家中度过。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萧平全家定居到南京,此后再没有迁动。南师附中毕业,考入江苏国画院专修班,1963年毕业后分配至南京博物院,负责书画鉴定工作;1982年回到江苏省国画院。就这样,萧平的根脉深深地扎在了这座六朝古都。

不惑之年,萧平将自己的画室“朝华馆”改名为“爱莲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荷花成了萧平的偶像。在他的心中,荷是一大珍品,从物质到精神,可归纳为一个“美”字——“淡薄于名利,不依不傍,唯真、善、美是求”。

107岁的作家马识途为萧平所写的室名《爱莲居》

“我觉得我这一生我想做的,超过一半以上,是做到的。尽管有人讲你涉及的面太大了,有些东西都是对社会的付出,我想你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你不对社会付出,这是不对的。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真性情,但同时一定要有社会的担当。”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萧平曾经用20年的时间致力于吕凤子先生的艺术推广,搜集凤先生的作品及史料,研究凤先生的理论和思想,呼吁世人重视对凤先生的研究。

在《凤先生是不能忘却的》一文中,萧平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儒、道、释,真、善、美,凤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型艺术家。荷也罢,凤先生也罢,或许正是萧平对于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所找寻的答案。

“凤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制作止于美,人生制作止于善。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即善即美,异名同指也。'这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为人的最高境界是善,作画的最高境界是美,这是两个标准。然后他说善和美是一体的。凤先生的一生就是这句话的写照。”

艺术可以说是萧平为之追逐一生的事业,他有这样一枚闲章,印容为“清湘麓台戈父同为壬午生人”。300年前的1642年,两位开宗立派的中国画宗师石涛、王原祁诞生了,他们两人也是壬午生人。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巧合,冥冥之中注定了他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壬午生人印章

萧平画作

董其昌/Dong Qichang

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

“华亭画派”的主要代表。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

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

董其昌在中国绘画史上,包括书法史,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的作品现在是非常抢手的,很难得到一件真迹,因为他在世的时候的地位很高,官职高,在文化圈中间的声誉也高,所以他流传的大部分作品,不是代笔,就是仿造的伪品,能够得到他的真迹是非常不容易的。

有时候在艺术市场或拍卖场上,我们能够看到董其昌作品不少,价钱好像也不是很高。其实大部分不是代笔,就是仿造的。董其昌的亲笔作品,我是非常有幸在十几年前,在香港佳士得拍得一件,我把它视为是传家宝。

萧平先生收藏的董其昌作品

这件作品是非常典型的董其昌的亲笔,它有六张字六张画。是清代一个大收藏家,过云楼的顾子山收藏的。

初看这件画,许多人会觉得画得笨笨的,有点稚拙稚趣。但细看,它又非常的耐人玩味,笔墨趣味中间有一部分完全是稚拙,董其昌是用朴拙的外形包裹着他的灵巧和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朴拙中间是含着大智慧的。

萧平先生为《文都百家言》题字

本期嘉宾荐书/《龚贤》

萧平刘宇甲著

推荐理由:

龚贤是“金陵八家”之首,是南京十七世纪一位重要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金陵的山山水水,也在中国绘画技法上有了新的创作。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集《草香堂集》也有流传。对龚贤的研究,从生平到艺术,都给后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弘枫)
关键词:

为您推荐

这才是国交的声音!《黄河大合唱》声撼北京音乐厅

这才是国交的声音!《黄河大合唱》声撼北京音乐厅

9月3日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一台《红色传承》——“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
2022-09-05 12:08:40
两岸音乐人对话“传承·发展”共同呼吁“把根留住”

两岸音乐人对话“传承·发展”共同呼吁“把根留住”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8月29日晚,这美妙的歌声回荡在中山音乐堂里,在这美好的祝福声中,第三届“两岸文化名师对话”之音乐名师对话活动圆满落幕。
2022-09-04 01:33:56
龚爽再唱经典《我的祖国》,网友:想起了那年的《耳畔中国》……

龚爽再唱经典《我的祖国》,网友:想起了那年的《耳畔中国》……

8月28日晚,“网络文明之夜——海河城市交响音乐会”在天津梅地亚大剧院震撼上演。音乐会上,青年女高音龚爽倾情唱响《我的祖国》,一股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思乡之情洋溢在歌声与乐声的斑斓色彩中。
2022-09-01 01:53:52
多国记者走进荣宝斋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多国记者走进荣宝斋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为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媒体间进一步务实交流,促进相关国家媒体对华了解,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成就,8月26日下午,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和环球网组织20多个国家的30多位记者走进荣宝斋。
2022-08-27 23:21:01
因歌剧相逢,因歌剧美丽,首届中国南京歌剧研学竞演周圆满落幕,结束恰是开始

因歌剧相逢,因歌剧美丽,首届中国南京歌剧研学竞演周圆满落幕,结束恰是开始

CHINESE OPERA2022年8月21日下午,江苏省文联小剧场,一台以“生命因歌剧而美丽”为主题的中国民族歌剧红色经典歌剧片段音乐会在这里演出,并通过线上直播和大家分享。
2022-08-23 10:51:00
中国·苏州第二届殷秀梅、戴玉强歌剧演修班学员汇报演出圆满落幕

中国·苏州第二届殷秀梅、戴玉强歌剧演修班学员汇报演出圆满落幕

8月11-15日,第二届中国·苏州殷秀梅、戴玉强歌剧演修班学员连续五日进行汇报演出,向苏州市民和全国观众汇报了歌剧演修班教学成果,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歌剧艺术魅力。“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2022-08-16 09:42:41

热图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