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掌云气生衣处 | 张大千在摩耶精舍的泼彩绝唱【中鸿信2025春拍】

仙掌云气生衣处 | 张大千在摩耶精舍的泼彩绝唱【中鸿信2025春拍】
2025-05-18 01:37:49 来源:中华网加拿大频道  





中鸿信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6月05日~6月07日

拍卖:6月07日~6月09日

预展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中鸿信2025春拍全国巡展


太原站

时间:5月13日~18日  

藏珍品逸 --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太原美术馆2号展厅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广经路1号)


保定站

时间:5月16日~18日  

无界共合艺术生活空间

5月16日 中鸿信国际拍卖保定办事处揭牌仪式

(河北省保定市高开区天鹅中路111号四楼(美食山四楼))


宁波站

时间:5月22-23日

天一书局南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马衙街196号)


上海站

时间:5月25-26日

5月25日 中鸿信国际拍卖上海办事处揭牌仪式

博古雅苑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401号古籍书店五层)


西安站

时间:5月30-31日

大唐西市艺术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


客服联系电话

13810995427(微信同号)



在十九世纪末最后一年出生的张大千,于二十世纪的20 年代中后期崭露头角。他在学习中国古人的悠久传统上,至少投入了他最精华的三十余年岁月,从近现代的画家,一路溯源,历经清、明、元、宋、五代,直追唐、隋至北魏,不断向古代大师临摹学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风格。


张大千(1899-1983)


张大千擅长所有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门类:从艳美仕女、古代高士、人物画、自画像到佛教为主的宗教人物画;从生动活泼的简笔写意,到研美精工的花鸟或走兽;举凡中国画史出现的门类,大千先生无一不精通。而且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他也是跨度最广的画家:从讲究笔情墨趣、逸笔草草的纯水墨写意,到金碧辉煌、色彩鲜艳的工笔画,他甚至吸收了西方自动性技巧的观念,发展出个人风貌的泼墨、泼彩,使他不愧成为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全方位的画家。


张大千(1899-1983)作画留影


张大千(1899-1983)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擘,其晚年泼彩山水画以瑰丽的色彩与浑厚的墨韵,重构了中国传统山水的美学范式。1957年因眼底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视力衰退,成为其艺术转型的物理诱因,而更深层的动因则源于其对传统笔墨的解构与对现代艺术语境的回应。


张大千(1899-1983)作画留影


1957年巴西“八德园”巨石事件引发的眼疾,迫使张大千放弃工细笔法。他在《庐山图》题跋中直言:“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泼墨。”视力模糊消解了传统线描的精准控制,却意外催生了对材料物性的深度探索。熟绢与罗纹纸的吸水性、矿物颜料的沉淀感,成为其泼彩实验的物质载体。


张大千始终强调泼彩技法的本土渊源:“泼墨自王治,泼彩承杨昇。”其1968年《爱痕湖》中石膏的流动肌理,实为唐代没骨法与宋代米氏云山的化合。敦煌壁画(1941-1943年临摹)的金碧设色与西域矿物颜料的使用经验,为其泼彩提供了色彩谱系;而石涛“一画论”中“笔与墨会,是为氤氲”的哲学观,则赋予其色墨交融以理论支撑。


张大千(右)与毕加索(左)


1956年与毕加索的会晤,使其直面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自动性”创作理念。马蒂斯野兽派的色彩张力、赵无极油画中的东方意境,均被其转化为泼彩的视觉语法。石膏的泼洒轨迹暗合波洛克的“滴洒法”,但色彩的层积晕染仍恪守“三矶九染”的传统工序。


张大千突破“随类赋彩”的程式,以石膏、石绿为主调,构建冷暖对冲的视觉剧场。山顶厚泼石膏模拟日照反光,山脚淡染赭石暗示土地质感,通过色相的纯度对比,实现“光色和谐”的现代性表达。“水为气,墨为形,气行则形活。”其晚年独创“撞水破色”法:先以饱水墨色泼洒基底,待半干时倾注石膏,利用水分子张力形成珊瑚状肌理。石膏在熟绢上的渗化边界清晰如刀刻,展现其对材料物性的精准把控。1976年移居台北后,泼彩成为其文化乡愁的载体。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

镜心 设色纸本

己未(1979年)作

75×45 cm. 约3.0平尺

【款识】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六十八年岁在己未至日拈右丞逸诗写于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父(朱文)、摩耶精舍(朱文)、己未(朱文)

【出版】

1、《五千年巅峰 中国近现代彩墨名家精选集》第114页,长流美术馆,2011年6月。

2、《长流艺闻 No.255》第9页,长流美术馆,2012年7月。

3、《长流艺闻 No.267》第35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7月。

4、《登峰造极 张大千逝世三十周年纪念精选》第121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7月。

5、《江山万里 张大千艺术展》第114页,中国美术馆,2014年1月。

6、《长流艺闻 No.273-274》第21页,长流美术馆,2014年1-2月。

7、《千古传奇 张大千艺术展作品集》第87页,长流美术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4月。

8、《长流艺闻 No.300》第27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4月。

9、《百年华人绘画 彩墨专册》第113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6月。

10、《长流艺闻 No.317》第30页,长流美术馆,2017年9月。

11、《长流艺闻 No.318-319》第86页,长流美术馆,2017年10-11月。

12、《长流艺闻 No.323》第50-51页,长流美术馆,2018年3月。

13、《长流艺闻 No.338》第51页,长流美术馆,2019年6月。

14、《张大千:长流美术馆50周年纪念选》第169、309、320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1月。

【展览】【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太原美术馆,2025年5月13-18日。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此幅出版物合集


此幅《云气欲生衣》创作于1979年,也是张大千人生最后的岁月。寓居台湾的岁月,晚年的张大千愈发的生出无限的乡愁,他在创作大量的祖国山河壮丽的美景时,心中的思绪激荡,心灵与水墨发生的撞击,甚至更甚与水与墨碰撞。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以石膏泼洒云海,石绿皴擦峰峦,墨色混沌中浮现的赭石屋宇,暗喻对故园山水的记忆重构。此时期作品色彩趋于沉郁,蓝绿色调如青铜器包浆,投射出“家山万里,梦隔烟水”的孤寂心境。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张大千于台北摩耶精舍挥毫泼彩,画上题跋:“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六十八年岁在己未至日拈右丞逸诗写于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此句化用王维逸诗,以“仙掌”隐喻台湾山势奇崛,“云气生衣”则暗合泼彩技法中石膏漫漶的氤氲之态。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此时的张大千已至暮年,视力几近模糊,却以诗心驱动画笔,将王维“山水含清晖”的盛唐气象,转化为石膏与石绿交织的抽象秘境。摩耶精舍的庭院叠石、敦煌壁画的青碧记忆、毕加索抽象构图的启示,在此画中熔铸为“色墨无界”的视觉史诗,见证了一位传统文人在现代性焦虑中的诗意突围。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张大千此幅《夏塘牧牛图》创作于1982年,款识题云:“不受田单用,毋劳宁戚歌。隴頭更已畢,落日自婆娑。七十一年之三月摩精舍。弄笔忘情,竟夺耶字,老誖可笑。八十四叟爰。”此款识蕴含多重意涵:其一,“田单”为战国齐将,以火牛阵破燕军;“宁戚”系春秋卫人,曾扣牛角而歌求仕。张大千借典故暗喻晚年远离政治纷扰、超然物外的心境。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

镜心 设色纸本

壬戌(1982年)作

89×45 cm. 约3.6平尺

【款识】不受田单用,毋劳宁戚歌。 隴頭更已畢,落日自婆娑。七十一年之三月摩精舍。弄笔忘情,竟夺耶字,老誖可笑。八十四叟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白文)、大风堂(朱文)、壬戌(朱文)摩耶精舍(朱文)

【鉴藏印】琴砚斋(朱文)

【出版】

1、《渡海三家 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彩墨精华特展》第116页,长流美术馆,2010年12月。

2、《登峰造极 张大千逝世三十周年纪念精选》第141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7月。

3、《长流艺闻 No.269》第54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9月。

4、《江山万里 张大千艺术展》第146页,中国美术馆,2014年1月。

5、《千古传奇 张大千艺术展作品集》第115页,长流美术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4月。

6、《长流艺闻 No.300》第29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4月。

7、《百年华人绘画 彩墨专册》第122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6月。

8、《长流艺闻 No.327》第22页,长流美术馆,2018年7月。

9、《长流艺闻 No.338》第57页,长流美术馆,2019年6月。

10、《张大千:长流美术馆50周年纪念选》第199、293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1月。

11、《品画录》第37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4月。

【展览】【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太原美术馆,2025年5月13-18日。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出版物合集


张大千晚年人物画呈现“以书入画”与“泼墨写意”交融的特征。其笔法承袭石涛“一画论”之精髓,强调线条的骨力与墨韵的氤氲。如《夏塘牧牛图》中牧童衣纹以篆籀笔法勾勒,顿挫间见金石趣味;牛身则以泼墨技法渲染,墨色淋漓中显肌理质感。这种工写结合的手法,既延续了敦煌壁画的重彩传统,又融入石涛《巢湖图》式的笔墨自由,形成“形简神完”的写意美学。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局部)


1976年移居台北“摩耶精舍”后,张大千的艺术呈现三大转变:其一,题材上多绘故园风物,如本作中江南水牛与牧童组合,实为对巴蜀童年生活的追忆;其二,技法上强化水墨实验,款识提及“弄笔忘情”,恰印证其晚年突破形似束缚、追求“得意忘形”的创作状态;其三,哲学意蕴更深,落日“自婆娑”之语,暗合道家“无为自化”思想,与“浪花无际似清湘”的禅意一脉相承。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局部)


此作在传统文人画框架中注入现代视觉经验。牧童回首凝视的构图,突破传统“点景人物”程式,暗含西方透视法则;牛蹄下涟漪以淡墨皴擦表现,借鉴水彩画的晕染效果。这种“中西合璧”的探索,与其1960年代泼彩山水的创新逻辑相通,彰显晚年艺术“法古变今”的自觉。正如傅申所言:“大千的写意人物,实为传统笔墨面对现代视觉经验的创造性转化。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局部)


1955年秋,客居巴西的张大千挥毫绘就一幅自画像,题款“乙未十月造像,写似孟坚仁兄,大千张爰”,赠与故交蔡孟坚。这幅《赠蔡孟坚自画像》不仅是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更折射出他海外生涯的文化坚守与画风革新。画面中,张大千身着宽袍,须发如雪,眉眼间凝着沧桑与傲气,衣纹线条如铁线游丝,既见敦煌壁画的雄浑筋骨,又融西方素描的精准结构。一纸丹青,勾连起两位萍乡同乡的乱世情谊,亦暗藏张大千从传统文人到国际巨匠的蜕变密码。


张大千(1899-1983) 赠蔡孟坚自画像

立轴 水墨纸本

乙未(1955年)作

127×64 cm. 约7.3平尺

【款识】乙未十月造像,写似孟坚仁兄,大千张爰。

【钤印】蜀郡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大风堂(朱文)

【出版】

1.《张大千:长流美术馆50周年纪念选》第122、291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1月。

2.《品画录》第35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4月。

【展览】【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太原美术馆,2025年5月13-18日。

【说明】

1.上款人蔡孟坚

2.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此幅出版物


若追溯张大千的艺术根系,敦煌三年(1941—1943)的临摹生涯堪称分水岭。彼时他深入莫高窟,对北魏至宋代的壁画进行系统性研习,“佛手之辨,朝代立判”的苛刻训练,令其线条从明清的纤弱转向唐宋的饱满。弟子孙云生曾回忆,张大千临摹时“以淡墨勾脸,浓墨画髻,复以正色勾勒”,这种技法在《赠蔡孟坚自画像》中清晰可辨:面部轮廓以淡墨起稿,须发则以浓墨皴擦,赭石与朱砂点染颧骨,既承袭唐代“三白法”的遗韵,又透出西洋肖像的光影意识。


张大千(1899-1983) 赠蔡孟坚自画像(局部)


衣褶处理尤为精妙,行笔如屋漏痕,疏密交织处暗合敦煌飞天衣带的韵律,而肩部褶皱的明暗过渡,又隐约可见早年接触西方素描的痕迹。邓锦环指出,敦煌归来后,张大千人物画“设色浓艳,线条遒劲”,此作虽未施重彩,但墨色层次之丰富,恰印证其“以墨代彩”的晚年探索。


蔡孟坚


画中人的身份更耐人寻味。蔡孟坚,这位曾任兰州市长、武汉警备司令的国民党要员,与张大千的交往始于抗战烽火。1931年,蔡孟坚因破获顾顺章案声名鹊起,而张大千正于上海画坛崭露头角。两人虽分属政艺两界,却因同乡之谊渐生交集。1949年后,蔡孟坚赴台续任“国大代表”,张大千则辗转印度、阿根廷,最终定居巴西。据蔡孟坚回忆录所述,1950年代他多次协助张大千处理海外展览事务,甚至为其牵线台湾政要。这幅自画像的创作,恰在张大千营建巴西八德园期间,园中叠石理水、遍植梅竹,一派江南意象。赠画之举,既是文人酬答的雅事,亦暗含流寓者对故土文化的牵念——蔡孟坚作为国民党高层,某种程度上成为张大千与故国政治符号的精神纽带。


张大千(1899-1983) 赠蔡孟坚自画像(局部)


若细察画风嬗变,此作堪称张大千“化古为今”的缩影。胡瑞琪在《张大千写意人物线型风格研究》中强调,其晚年线条“老辣简练,兼蓄书法骨力”。画中须发以篆籀笔法写出,根根分明却气脉贯通;衣纹则取法石涛的“拖泥带水皴”,枯润相生间尽显麻纸质感。更值得注意的是面部刻画:相较于1939年《自画像》的工谨写实,此作弱化明暗对比,以书法性线条勾勒五官,眉弓如折钗股,鼻梁似锥画沙,将西方解剖学悄然融于传统白描。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尝试。


张大千(左)与蔡孟坚(右)


蔡孟坚晚年客居美国,1993年仍被聘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张大千则成“东张西毕”的艺坛神话,1983年逝于台北摩耶精舍。这幅《赠蔡孟坚自画像》历经半个多世纪漂泊,如今静默诉说着一代宗师的笔墨突围与离散文人的精神乡愁。当张大千以铁线银钩勾画自我容颜时,他写的何尝不是整个文化传统在时代裂变中的倔强身影。



张大千(1899-1983) 初唐藻井飞天图

镜心 设色纸本

72×73.5 cm. 约4.8平尺

【钤印】大千父(朱文)、老弃敦煌(朱文)

【出版】

1.《长流艺闻 No.330》第4、50页,长流美术馆,2018年10月。

2.《长流艺闻 No.332》第63页,长流美术馆,2018年12月。

3.《长流艺闻 No.338》第24页,长流美术馆,2019年6月。

4.《张大千:长流美术馆50周年纪念选》第105、296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1月。

【展览】【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太原美术馆,2025年5月13-18日。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瞿峡轻帆图

镜心   纸本设色

45×38 cm. 约1.5平尺

【款识】莫言蜀道山遮日,亲见瞿塘水返波。八十四叟爰。三十年前所得图也,辛酉嘉平月忆写之。

【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直造古人不到处(朱文)、摩耶精舍(朱文)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水仙

立轴 设色纸本

壬午(1942年)作

129×66 cm. 约7.7平尺

【款识】水仙长立身玉立,惟吾竹友,差可伴其清标耳,今人嗜拳曲号蟹爪,是犹美人必欲跛行之,斯为美耶。仞千仁兄方家属画,幸教之。壬午十一月,大千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张大千(1899-1983)  烟畔晓泊

镜心  设色金笺

89.5×45cm

出版:《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第186、308、321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行书致张目寒信札二通

镜心   纸本水墨

26×37.2cm;

32×41.5cm

出版:

1、《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第238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

2、《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第307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

说明:

1.张目寒(1902-1980),号雪盦。1902年出生,安徽霍邱人。曾参加过北伐军,后追随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为于右任先生重要幕僚,并且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在京沪解放前,张目寒随于右任去台湾,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张目寒和于右任先生同样作为国共双方共同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始终雅好书画艺术,并与张大千结盟为兄弟,一生乐为艺事奔波。张大千在给张目寒的信件中都会问候于右任,于右任每年生日,张大千都会通过张目寒赠祝寿图。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他不仅是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更是张大千先生的义弟。

2.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行书致张目寒信札一通

镜心   纸本水墨

22.7×68cm

出版:《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第240-241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

说明:张目寒(1902-1980),号雪盦。1902年出生,安徽霍邱人。曾参加过北伐军,后追随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为于右任先生重要幕僚,并且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在京沪解放前,张目寒随于右任去台湾,赴台后曾任后“监察院”秘书长。张目寒和于右任先生同样作为国共双方共同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始终雅好书画艺术,并与张大千结盟为兄弟,一生乐为艺事奔波。张大千在给张目寒的信件中都会问候于右任,于右任每年生日,张大千都会通过张目寒赠祝寿图。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他不仅是于右任先生的重要幕僚,更是张大千先生的义弟。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莹莹小影

1979年作

镜心  纸本设色

78.5×55cm

出版:

1、《長流藝聞 No.339》第19页,長流美術館,2019年3月。

2、《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第159、292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1月。

3、《品畫錄》第36页,藝術家出版社、長流美術館,2024年4月。

说明:海外回流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详细信息请联系中鸿信国际拍卖客服。


张大千(1899-1983)  山水

丙午(1966年)作

立轴   纸本设色

91.5×31.5cm


张大千(1899-1983) 松崖观瀑图

立轴  纸本设色

庚午(1930年)作

125×47cm

说明:

1、海外回流。

2、李乔峰旧藏。


张大千(1899-1983) 青城云壑图

立轴  纸本设色

乙酉(1945年)作

105.5×40cm

出版:《张大千画集》第42页,中华书画出版社,1985年。


张大千(1899-1983)  荷香

辛亥(1971年)作

立轴  纸本设色

135.5×74cm

说明:

1、上海户出。

2、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张大千(1899-1983)  夏山泛舟图

甲寅(1974年)作

镜心  纸本设色

126×64cm

说明:海外回流。


张大千(1899-1983)  花卉八开册

册页  纸本设色

甲戌(1934年)作

20×26.5cm×8





(责任编辑:弘枫)
关键词:

为您推荐

“暖城”一晚乐悠悠!“永远的小白杨”唱响鄂尔多斯!

“暖城”一晚乐悠悠!“永远的小白杨”唱响鄂尔多斯!

5月16日晚,“永远的小白杨”阎维文师生民族声乐音乐会在鄂尔多斯大剧院举办,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与其民族声乐大师班优秀学员,携手鄂尔多斯交响乐团,唱响“暖城”!本场音乐会由内蒙古伊泰集团、鄂尔多斯市庚泰集团主办
2025-05-17 01:03:15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博士生导师、加中文化使者、民歌诗人丁义教授应邀赴日本举办独唱音乐会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博士生导师、加中文化使者、民歌诗人丁义教授应邀赴日本举办独唱音乐会

5 月12 日-13 日,中加文化使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博士生导师、民歌诗人丁义教授受邀前往日本东京,成功举办中日韩独唱音乐会并开展校际交流访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音乐魅力,推动文化教育合作新发展。
2025-05-17 00:29:13
不断探索当代美术创作新笔墨新语言——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学术座谈会发言摘登

不断探索当代美术创作新笔墨新语言——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学术座谈会发言摘登

由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广西美术馆、广西政协书画院主办的中国书画名家壮美广西采风行学术座谈会在南宁举行。
2025-05-13 02:50:21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丨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震撼首演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丨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震撼首演

2025年5月8日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重点资助项目——中国音乐学院制作歌剧《原野》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盛大首演!本剧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李心草担任艺术总监,由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陈蔚担任导演
2025-05-12 00:25:31
“永远的小白杨”,再次火爆天津!

“永远的小白杨”,再次火爆天津!

5月4日晚,“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永远的小白杨·阎维文师生民族声乐音乐会”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举办,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携其民族声乐大师班优秀学员,联手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
2025-05-05 00:59:07
《鉴古阅今-宋、元、明、清历代名家收藏展》将于5月在太原美术馆举办

《鉴古阅今-宋、元、明、清历代名家收藏展》将于5月在太原美术馆举办

由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中鸿信文旅集团主办
2025-04-30 2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