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最初接触到的王丽达,都是以在气势磅礴高音卓越而著称的。
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还是在2002年的青歌赛上,她选唱了一首王佑贵专门为她创作的《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节目中她就介绍过这首歌是很多字都在A上,尤其最后一句“沂蒙山我的娘亲亲”中就有5个Hi C,王丽达全都成功拿下,举座欢呼,都以为那一年的冠军铁定是她了,没想到最后却折戟在综合素质考核上;而这种霉运竟然又伴随她走过了下一届青歌赛,2004年的青歌赛上,这一幕再度上演,尽管夺冠呼声很高,最终仍败在综合素质考核上,再次只拿到银奖;直到2010年 ,王丽达第四次冲击青歌赛,这才最终苦尽甘来,将冠军的奖杯捧到手中。
由此,王丽达也被誉为青歌赛历史上最多波折却最坚忍不拔的选手,当然青歌赛在当时对绝大多数的专业歌手而言都是一个终极目标,尽管早已经是各大音乐奖项得奖专业户的王丽达,仍然从2000年到2010年历经十年的四次闯关,终于斩获青歌赛金奖,这当然是对她歌唱水平的最高褒奖。
王丽达可以说是个从小拿着奖一路唱到大的歌手,从13岁拿到校园十佳歌手开始,一路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金钟奖,金号奖,直到青歌赛,她都是一路披荆斩棘直到登顶,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也融入到她的歌唱品性中——在很多场合听王丽达唱歌,你都能感受到她泰山压顶仍从容不迫的强大气场,以及她体内汹涌的演唱能量,她的演唱也总有一种层层递进峰回路转的结构特点,从她的《沂蒙山我的娘亲亲》、《亲吻祖国》到《黄河渔娘》,
她的歌唱作品表达中总包含着一种历经艰辛仍矢志不渝的坚定感,而这种坚定感又总是投射在直抒胸臆+娓娓叙事+情感升华的戏剧式铺陈表达中,这就令她的演唱既有在宏大的格局观,又有细腻的角色刻画,从舞台气场,作品气势到个人气质方面都浑然一体,能亮出活能震住台能打动人,拿奖,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王丽达这种演唱特点,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2010年那届青歌赛半决赛中,她从B组规定曲目中抽中了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个著名唱段,自从前辈艺术家王玉珍在电影中成功演绎以来,几乎也是所有民族唱法女歌手检验和展现自己唱功的试金石曲目,历届青歌赛民族唱法比赛中都有选手选择这首曲目参赛,当天王丽达从开头唤娘的悲切泣诉,到与娘回味悲惨过往,一字一句娓娓道来,却是字字句句如杜鹃啼血,催人泪下,仿佛坠入人间炼狱,继而一句“自从来了共产党”,则忽如一夜春风来,王丽达的歌声犹如打开紧锁的门窗,一路云开雾散欣欣向荣,催人奋进,带韩英一路为革命赴汤蹈火,“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革命者的慷慨悲壮,令人肃然起敬;最后三段“娘啊儿死后”交待后事,却又极尽欢畅的革命浪漫情怀,直到尾句“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王丽达一路紧紧抑制的情感峰回路转,终于在这里终极释放,酣畅淋漓,震撼人心,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那首作品演唱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曾介绍说,王丽达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也得益于她早开始参与歌剧的表演。
诚然,戏剧性表达和戏剧性叙事确实为王丽达的情感表达注入了更多真实性和信服力,王丽达从2002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大戏歌剧《原野》中出演女主角金子以来,歌剧和音乐剧等舞台表演就成了她的音乐事业又一个重要方向,
她曾先后在舞台上出演了《运河谣》、《金沙江畔》、《号角》、《英·雄》、《沂蒙山》、《扶贫路上》、《八一起义》、《我有一个梦想》等歌剧以及《青城》、《大红灯笼》、《山歌好比春江水》等音乐剧,并曾因在歌剧《沂蒙山》当中出演海棠一角,先后拿下了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以及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而王丽达在歌剧《沂蒙山》中的表演,确实值得如此的褒奖,从开场自揭盖头开坛祭酒的泼辣爽利 ,到新婚别夫时的怨呻不舍,再到舍子救孤时的灵魂交战,到最后迎接队伍胜利归来时的悲喜交加,王丽达无论是声音还是形体动作的表演,层次分明,逻辑顺畅,准确而形象,生动又深入,将一位山村女子从小我到大我的心灵历练历程刻画地感人又服人,而王丽达又很擅长将自身喜性开朗但又很有担当的个性特征与与她扮演的角色融为一体,除了《沂蒙山》中的海棠,《英·雄》当中的缪伯英,《扶贫路上》的黄文秀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