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于2025年6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数智新动能,普惠新未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耿黎出席并致辞。
耿黎在致辞中表示,数字金融为普惠金融注入发展新动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金融汇集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客户画像,为降低成本、筑牢风险、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数字化与集约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
她谈到,过去,普惠信贷呈现低频特征,客户经理往往做了一笔贷款后,还需要每隔数月开展一次贷后检查,人力、时间成本较高。当前,通过引入客户结算、代发、信用、水电等数据并开展动态监测机制,我们将普惠信贷转变为高频场景,客户经理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减少运营成本;一旦发现企业经营指标异常,能迅速启动风险预警,及时采取纾困帮扶措施,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响应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以下为致辞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本次活动。中国普惠金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在数字普惠领域涌现了许多新成果。下面,围绕着“数字普惠”的主题,我与大家交流三方面内容。
一、硕果盈枝:普惠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我国正式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十余年发展,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步,服务覆盖面扩大,服务可得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提高。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做出了积极贡献,各类机构立足自身禀赋,百花齐放:大型银行发挥规模、网络与科技优势,通过推广线上化产品、打造一站式平台,扩展服务范围,如工商银行构建经营快贷、网贷通、数字供应链三大产品线,农业银行推出“农行普惠e站”平台,中国银行打造“惠如愿”APP、建设银行推出“惠懂你”平台等。股份制银行聚焦特定客群与场景进行创新,如招商银行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服务生态圈。地方性银行立足地缘人缘优势,深耕本地小微客群和特色产业,提供灵活贴心服务。
数字金融为普惠金融注入发展新动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数字金融汇集多维数据,构建全面客户画像,为降低成本、筑牢风险、优化服务夯实基础。数字化与集约化转型显著降低了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过去,普惠信贷呈现低频特征,客户经理往往做了一笔贷款后,还需要每隔数月开展一次贷后检查,人力、时间成本较高。当前,通过引入客户结算、代发、信用、水电等数据并开展动态监测机制,我们将普惠信贷转变为高频场景,客户经理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减少运营成本;一旦发现企业经营指标异常,能迅速启动风险预警,及时采取纾困帮扶措施,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响应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二、邮储实践:创新书写数字普惠新篇章
邮储银行立足资源禀赋,织密服务网络。依托“自营+代理”模式,建立近4万个网点,覆盖约99%的县市,70%在县及以下地区,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180万公司客户。我们坚守普惠战略,近三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4.5万亿元,连续三年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最高等级“一级”。截至2025年3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7万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比重近20%,居国有大行前列,户均贷款金额约80万元,坚持做小做微。我们注重专业能力,强调“三个专业”,以专业体系为保障,强化资源倾斜,构建线上线下全面产品体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以专业队伍为支撑,打造懂小微、懂“三农”的普惠铁军队伍,贴近一线市场;以专业文化为引领,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强调“只有做好小微金融,才是合格的支行长”,全员深耕普惠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