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应邀在渥太华大学发表题为“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演讲。演讲主要内容如下:
渥太华大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世界上最大的法英双语大学。我很荣幸有机会到渥大和大家交流。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怎样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我想借用这个平台,从四对关系角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发大家更深度的思考。
第一,“民主与威权”
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是“威权主义”,称西方同中国的关系就是“民主与威权”的关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各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各国基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多样化是必然的。用“民主与威权”从意识形态角度给中国贴标签,是刻意忽视了各国治理模式的多元化现实。
民主不是西方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道路的历史。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其最主要特征是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久前成功举行。二十大报告的起草就充分发扬了民主。习近平主席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审议报告稿,专门主持召开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我们也通过多种方式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仅通过网络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其中相当一部分对报告起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在立法过程中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10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此外,2015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7年来,有130多部法律草案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直接向基层民众征求意见,数量达11850余条,其中2400多条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通过这一机制,群众要说的话可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美国哈佛大学一项持续十多年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连续十年超过90%。如果因为实现民主的形式不同就加以排斥,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行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充满了无知和偏见,都是绝不会得逞的。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同各方开展对话,但坚决反对借所谓民主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第二,“一元与多元”
近期关于文明冲突论的说法又多了起来,有人从“文明较量”角度渲染“中国威胁”。文明冲突论的背后逻辑是一元化的文明观。在21世纪的今天渲染文明冲突就是开历史的倒车。历史证明,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才会持久,一个自闭自大的文明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
中国始终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文明交流”而非“文明冲突”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世界各国应积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