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出任总理时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记者会,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边,就明确表明,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这些年,我们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创新施政方式,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式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把宏观政策的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减除繁苛,维护公正,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和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就业优先,把握国情实际,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等。政府工作有人民群众认可的地方,也有与他们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这些我们是清楚的。
至于你说到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困难和挑战依然众多,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刚才回答问题中已经对应对困难挑战作了说明和阐述。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用实干来践行承诺。
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爬坡过坎,实现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应有的坚实基础。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总理您好。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人仍然感觉到生活不易,特别是新冠疫情对基本民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请问总理,今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会有什么考虑和举措?谢谢。
李克强:
这些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和GDP增长是基本同步的。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城乡差距是明显的,公共服务要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年年初,有关方面给我递了反映民生十盼的材料,我看多数都是基本民生,而且多数来自农民群众。所以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当然,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我国现在财政总收入已经有20万亿元了,但并不宽裕。连续10年了,我们尽力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面向农村,因为我们农村的户籍人口现在还有7.6亿,还要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了面向14亿人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但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我们建立了大病医保的制度,就是拿基本医保去购买商业的大病医保,这样使得一些病种在有些地方能报销到30万元到50万元,高的地方还有不封顶的。总体上城乡居民看病的报销比例能够达到70%,随着国力的增加还会逐步提高。特别是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对因病返贫、因大病致贫的要予以特殊的支持帮助。
基本民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联,现在我们跨省流动的人超过1个亿,他们异地就业、养老、就学,办有些事往往要来回跑,“跨省通办”确实已经成了新刚需。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新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办有关事项,拿着手机一扫码就办成了。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人特别是老人提供便利,还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保障基本民生既要用力量力,更要用心,要坚持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其实民生问题联系着民情、民意甚至是民心,政府的职责就是要顺应民心,给人民排忧解难,让人民过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