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志刚的祖籍广西,是风景秀丽的文化歌舞之乡;覃志刚的出生地江苏南京,是六朝古都文人墨客汇集之地。覃志刚上小学时就显露出写字画画的天分和对无线电的喜爱。他画《三国》《水浒》中的好汉和将军,经常受到老师“不认真作功课”的批评和“画得真像”的表扬。参加工作后,在矿山成为基层的宣传工作能手,既能书标语、画宣传画,又能随手写些小文章。一直到后来,不论是做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秘书长,还是在中央统战部任秘书长,当选广西政协副主席等,不管工作多么繁重,他始终是笔墨不离身,书画不离手。正像《书谱》里说的:“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书法,对于很多人是需要耗尽毕生精力方可入径的事,覃志刚则很快就进入了切点。这些自然得益于他可贵的天分,可谁知在这成功的背后,覃志刚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点点滴滴都是他从忙里“偷”出来的。
在朋友们的眼里,他热情坦率,耿直豪爽;在同事们眼中,他勤奋敬业,不知疲倦;在艺术圈中,他躬行笔墨,不负丹青……但很少有人知道,覃志刚对教育同样十分关注。尤其是对于书法教育的推广,覃志刚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翰墨沁心灵良才字亦美
覃志刚说,“美育,狭义上说是审美教育,广义上它承载了更多方面,如培养学生全面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品格等等。仅从审美教育上来说,我认为书法是美育非常好的载体。学习欣赏书法能使人体会到字体结构美、线条美、章法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是书法的独特魅力,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美的感染。”
“鲁迅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民族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覃志刚认为,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它的线条、结构、章法等方面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当学生练习书法时,首先会观察优秀的作品,从名家的作品中,他看到书法的运笔、结构等等,这都会培养他在空间形式上的审美感知。而在他练习的过程中,同一个笔画、同一个字、反复地练习,这同样是对毅力的一种磨练。”
覃志刚说,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说的是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就可以窥见他的品性。而覃志刚认为,反过来也依然说得通——人如其字。“一个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磨练,他的字越写越漂亮,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涵也更具底蕴。所以我们说,书法是可以修身养性的。”
“美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也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通过培育更美好的人,达到让社会,乃至世界更加美好的愿望。”覃志刚说,“我认为书法美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思想情操,以及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成为更美好的人。我认为,推进书法美育将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