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育人两难关笔挑使命迎考验
2015年7月2日,《小学书法基础教程》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覃志刚出席了活动。覃志刚说,这本书是书法美育推进的阶段性成就,这标志着,教育界、书法界都在关注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想要在中小学里真正普及书法美育,真正做到“翰墨育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学生的素养、底蕴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过于单一很容易使书法美育适得其反。美育的目的本来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单一的教材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天性。”覃志刚指出,现在书法在中小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教材储备不足,是目前书法美育推广的一大难题。
而书法美育遇到的第二大难题,就是师资不足。“在中国,书法爱好者非常多,但是往往缺少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并不了解。因为书法教师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教学水平的要求,所以从现有师资中,培养书法教师并不现实。”覃志刚提到,大学中书法专业非常少,更不用说师范类的专业,几乎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缺少专业的师资,就意味着教学推进的艰难。
“如今,国家已经多次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更多落实到实地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艺术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努力。”覃志刚说,美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有多少困难,都一定会克服解决。
千年书法育今人字里行间写传承
“书法是个性的艺术。书法作品不仅表现写字者的个性,而且又是在不断完善个性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书家的个性气质流露在书法作品的风格上,同是楷书,颜、柳、欧、赵,各家书体中的气质倾向迥然不同。颜体的浑重雄博,柳体的清峻挺健,欧体的清朗谨严,赵体的柔媚端妍。不仅如此,书法还是书家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表现,依靠技能方显示出来书家的审美本质力量。没有审美技能的书法家只能是‘写字匠’。”
“只有将圆熟精纯的书艺技能落实于创作中,才能使其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展现,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以知识修养为辅助,以灵性为魂魄,眼、手、心高度综合,全神贯注地挥洒审美创造力。书法教学固然要以写字训练开始,但最终目的却是通过这门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覃志刚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书法的‘育德、育智、冶美、修身、养性’等功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学生品味文化的魅力。”
覃志刚不仅是一位为工作而工作的管理者,艺术的美滋养着他的心灵,对教育的关注振奋着他的精神。在繁忙的公务里,他坚持关注着书法美育的推广;在一次次会议中,他时刻不忘为教育提案。覃志刚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美育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