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深圳市民与这座城市有一场不见不散的书香之约。
这是一场属于全民的阅读节日。深圳读书月自2000年创办至今,累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9000余项,吸引1.8亿人次参与,邀请文化名人200余位。
今年,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的主题是“读时代新篇创文明典范”。日前,多位专家学者在深圳最高建筑的“云书房”,围绕全民阅读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尤其是如何助力涵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高端对话”。大家一致认为,“三种精神”的本质是“求真”“求善”“求美”,三者既相互独立又融会贯通,能够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嵌入城市基因,塑造城市文明,而不论哪个领域、哪种精神,都离不开“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深度阅读。
阅读培育科学精神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无人控制技术带来了哪些革命性的进步?无人机还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什么重要作用?10月29日下午,由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主办的名家讲座《基于大数据的无人机创新应用》在线上如约而至,吸引上百名读者收看。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又名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二。依托这些资源,该馆不仅为大学城内三所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同时还积极面向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市民服务。“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将大学城的高端智力资源辐射至整个深圳市,数万名大学城师生及广大市民在这里了解到当代各学科领域的新思想和新前沿,也碰撞出各种思想火花。”深圳大学城图书馆馆长李桂芬说。
沿着缓缓流淌的大沙河东行2公里,深圳大学丽湖校区洗星湾畔,一座巨型建筑赫然耸立。“俯瞰这栋楼,犹如一把金钥匙,帮助同学们开启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深圳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大庆告诉记者,这就是刚启用的丽湖校区中央图书馆。“这栋楼叫‘启明’楼,‘启’迪智慧,‘明’理笃行,丰富的藏书、现代的设计、舒适的环境,希望读者能在此尽情汲取知识的养分。”
继续往东1公里,便是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南山智园。深圳市皓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崔荣明,2001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就南下打拼。有需要时,他会去大学城图书馆查阅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空闲时,他会去智园党群服务中心的书吧读读诗歌。崔荣明感慨道:“深圳各种阅读空间林立,读书真是太方便了。我在南山,不论是逛商场,还是坐地铁,看到的公益广告都是附近高校的院士代言的。潜移默化之间,整座城市就形成了一种科学精神。要不然,南山区也不会诞生4300多家像我们这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阅读涵养人文精神
从深圳市中心一路向东北行驶,可见道路两侧逐渐开阔。来到2017年刚挂牌成立的坪山区,道路在施工,大楼在长高。然而,这个从深圳市大工业区成长起来的新行政区,并非一片钢筋水泥。在碧水环绕、绿树婆娑的坪山区中心公园,集中了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展览馆、文创体验馆、会议中心、书城、影城等场馆,这个壮观的坪山文化聚落,已然成为深圳东部的文化地标。
“如果说深圳是阅读之城,那坪山图书馆就是我们坪山人的幸福之地。”读者唐义红说,刚到坪山时,这里远离市区、不通地铁,特别是缺少文化活动令她感到失落。“2019年,坪山图书馆开馆,感觉生活一下子有了光彩。更没想到的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老师竟然是我们这个新图书馆的馆长。原本只能出现在书本中的大家,突然变得近在咫尺。”唐义红称,图书馆已成为她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她眼中的坪山也变得越来越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