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思宇先生籍贯江苏常熟。这座古称“虞”的历史名城,地处富庶江南,兼具深厚文脉与秀美风光,被誉为“江南福地”。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文脉绵延千年,孕育了无数文学巨匠与艺术名家,更是国家认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艺术领域,常熟自成一派:绘画上有影响深远的“虞山派”,篆刻中亦有以精湛技艺与文化内涵著称的“虞山派”,古琴、书法领域更是大家辈出如如草圣张旭等等。金思宇先生便是在这片浸润着艺术气息的土地上成长,其艺术成就与精神气质,皆深受故土文化的滋养。青年时期,他便潜心研习翁同龢、翁思源、王翬、黄公望等乡贤的墨迹,尽情汲取地域文化的丰厚养分。

身为备受敬重的文化学者与书法艺术家,金思宇先生兼具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行业经验。早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师从季羡林先生研习东方语言文学,打下的坚实学术基础,为其日后的工作及文学艺术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作之余,他博览群书,于诸多兴趣中对书法情有独钟,多年来始终不倦地锤炼书写技艺。在众多书法风格中,他对草书尤为偏爱,深耕二王草书、孙过庭《书谱》等经典之作,通过品读与临摹悉心体悟。观其作品,不难发现二王的灵动、孙过庭的严谨,以及文徵明、祝允明等古代大家的笔墨痕迹,传统韵味扑面而来。

草书的精髓在于“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在情感抒发上具有天然优势。而情感的精准传递,离不开精湛的技法与对形式的娴熟把握。金思宇先生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底与长期的临池积累,在草书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草书既承袭古典韵味,又不拘泥于古法,于点画、字形、体势间自然流露古人意趣。不同于明清草书的激昂跌宕,他的作品以端正典雅、质朴无华为基调,不盲从追求笔法流畅或结构奇险的潮流,反而以真诚之心书写,在朴素笔触中探寻触动心灵的自然之美与内在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