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先生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1917年,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学习了
《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1918年、1920年,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习英语。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1926年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1929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1929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文教员。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1941年,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系主任职任至198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4024季羡林文稿一批七十三份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七十三份
提要:内收季羡林撰并书1951年《介绍马克思的印度大事件年表》尺寸27×39cm,一份六大页;1964年《五色梅》尺寸26×18.5cm,一份两页;1933年《枸杞树》尺寸25.5×38cm,一份五大页;《朵朵桃花向太阳》尺寸26×19cm,一份六页;1936年《寻梦》尺寸26×18.5cm,一份四页;《我心目中的泰戈尔》尺寸不一,一份28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尺寸25.5×35cm,一份25大页;1936年《寻梦》尺寸26×37cm,一份三大页;1979年《爽朗的笑声》尺寸26.5×19cm,一份九页;《努力,努力,再努力》尺寸26×18.5cm,一份五页;1941年《海棠花》尺寸26.3×18.5cm,一份六页;1962年《一朵红色石竹花》尺寸26×18.5cm,一份六页;1986年《悼念朱光潜先生》尺寸不一,一份12页;1962年《换了人间—北戴河杂感》尺寸26×19cm,一份四页;1978年红色圆珠笔书写文稿,尺寸25.5×18cm,一份四页;1979年《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尺寸26.5×19cm,一份十页;1986年《藏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尺寸26×19cm,一份两页;1986年《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集自序》尺寸26.5×37cm,一份三大页;《漫谈比较文学史》尺寸26.5×19cm,一份八页;《热烈拥护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尺寸19×26.5cm,一份五页;《中国文化与宗教》尺寸26.5×18.5cm,一份三页;1980年《游天池》尺寸26.5×18.5cm,一份五页;1987年《赞“代沟”》尺寸26.5×19cm,一份六页;1980年《火焰山下》尺寸26.5×19cm,一份八页;1986年《和谐的集体》一份五大页;1987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份六页;1979年《楔子》一份七页;1981年《序》一份三页;1981年《祝地平线创刊三周年》两页;《我和外国语言》一份22页;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年鉴前言》三页;1987年《黎明之前》一份三页;1981年《中印友谊,源远流长》一份七页等73份文稿。
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尺寸不一RMB:88,000
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9年,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80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兼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5年,任中国作家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日本、泰国。1990年,任中国亚非学会会长。
4025季羡林撰并书《东方语言学的研究与现代中国》原文手稿
年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写本
数量:九大页
提要: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1917年离家去济南进私塾读书。1918年、1920年,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学习英语。1923年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古文学习班。1926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开始学习德语。1928年-1929年创作《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1930年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员。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教授、西克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1937年,兼任哥廷根大学汉学系讲师。1941年,哥廷根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几年,继续用德文撰写数篇论文,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1946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说明:此文稿为民国时期季羡林先生任职北大教授其间,为《文讯月刊》出版用手书原文手稿,完整保留至今实属不易,与当年最初出版刊载原书留存相得益彰、弥足珍贵。附民国至新中国出版著录三种。
著录:
1、民国36年十月十五日文通书局发行《文讯月刊》杂志第七卷第四期P6
2、201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季羡林全集:第十四卷》P27~P33
3、2015年新世界出版社《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P29~P35
26×36cm×9
RMB:20,000
4026
季羡林书法“学而时习之”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幅
钤印:“季羡林印”
26×44cm
无底价
4001
俞樾手札(有关周铁崖)
年代: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写本
数量:一通三页
释文:咸丰初,余在京师与桐御周铁崖前辈同受翰林,往来相习也及余罢归,而周君亦归道山,遂不后相洵。今年秋有以诗见示者,则其胜孙字洛奇者也。余受而读之,有云同首。俞楼高百尺,何时指引谒文星叹。余与君未谋一面,何其拳拳于我之缘也。又
云诗
仗衣人序,或传其自德亦语,余感其意奋数语而归之至。其诗清新俊逸,神韵风味俱佳,则读者自知之,不待余言也。光绪二十九年感至癸卯秋七月曲园俞樾
提要: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25×18.5cm×3
RMB:6,000
4002
李瑞清(清道人)致香谷信札
年代:清写本
数量:一通两页
释文:香谷先生惠鉴:前奉寸函未悉乔迁住址,邮寄不卜能邀荃鉴否,属为拙画听园校书图集,金文题奉博。叹近因贱目发生内障,以近视不甚自知,只觉昏眵不明,早晨尚可握管也。暇中以古物遣日,厂肆间有可观者古印,但取其文字罕见。可为与甲骨、彝器作恭考。留以拙著古印文字数十篇。篇篇皆数干言,皆古印高见未经前人考释。书画则披求歙人明季以上者江浙诸名家力有不及,惟有舍去,专颂颐安。清道人一月二十八日
提要: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清末民初诗人、书画家、文物鉴赏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26×16cm×2
RMB:6,000
4008
王遂常致苏渊雷信札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
钤印:“瑗仲”
提要: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涤如,又号明两,斋名窈窕楼、仰韶楼、珠朗楼,浙江嘉兴人。师从沈曾植,工书法,尤精章草,亦擅书法理论。熟古代史,工诗文,曾为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名誉理事。历任大夏大学、之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及无锡国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
上款人:苏渊雷(1908-1995)浙江平阳人。原名中常,字仲翔(前些年撰文见署于1985《团结报》,连载《钵水斋丛谈》),别号钵翁、遯园,笔名逝波,室名钵水斋(1942年在重庆办钵水斋,以文会友。有《钵水斋从书》。近年发表从谈仍题用,见上)。任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民盟上海市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任上海佛教会副会长。为历史学家、书画家。
29.8×18.5cm
RMB:5,000
4009
章士钊致林太太信札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附封
释文:承冠大嫂左右十七日,手书二十日下午始收到。鄙意以在港办入境证,为宗便捷,不幸今日是礼拜,明日又是公众假期,必须候至礼拜二,方能到移民局办理手续。至快须礼拜三方能办妥。兹拟请收此信后,即刻前赴深圳,在中国旅行社招待所暂住。届时由该社派人来接,一切俟到港后再说,不要一一此覆,即候,旅祉。章士钊谨启,二十一日
信封:广州华侨大厦545林太太手启香港章缄
提要: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后,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20×33.5cm
RMB:5,000
4010
范曾致鲁思、朱其华信札
年代:1988年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附封
释文:鲁思、其华二兄:侧闻《天津日报》招若干文字编辑,有小友王其发者欣然窥往,余观彼为人诚挚笃厚,临财廉取具义,而于文字亦训练有素,仲兄用之久矣,以为具报人之材,知二兄慧眼早识,今致书亦推贤进士意也。幸句长揖见拒。此颂,编祺。范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廿九日。
提要:范曾(1938-)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书画巨匠、当代大儒。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文史两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中国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顾问和交流大使,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南通大学等15所高校的讲席或终身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国际奥委会主席奖杯、多次荣誉纳税模范称号、民盟杰出盟员称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上款人:鲁思(1928-2023)原名成吉昌,陕西泾阳人。天津日报原总编辑。历任《天津日报》编辑、记者、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
33×44cm
RMB:5,000
4011
黄胄致鲁思信札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通四页附封
释文:鲁思兄:寄上在德国展览的电报(或者是电传)地址。六月九日前对方能够收到才好,最好六月一、二日发出。云南画中行速写最好近期发表,对印画册问题,报社是否有兴趣,帼英嫂虽然说了,请再考虑考虑。一、十六开本,二、彩页二十至三十幅,三、书名:《云南画中游》,四、要有英文序言和标题,因为云南外酬准购买两千多本。好在英文份量不重。请决定后函告。速写稿用后请退还,我还要继续整理。弟六月六日起程去西德,画册问题最好能定下来。即颂,撰安请问候。其华同志帼英二嫂,弟黄胄五月十六
提要:黄胄(1925-1997)出生于河北蠡县,原名梁淦堂,字映斋,曾用名梁叶子、苗迪,中国近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收藏家、社会活动家。
上款人:鲁思(1928-2023)原名成吉昌,陕西泾阳人。天津日报原总编辑。历任《天津日报》编辑、记者、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天津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
34×16.5cm×4
RMB:8,000
4004
王缵绪致张继信札
年代:民国写本
数量:一通三页
提要:王缵绪(1886-1960)字紫泥,号治易,四川西充人,民国时期川军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弁目学堂,抗战初期担任四川省主席,后主张赴前线抗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与大洪山、洞庭湖等地战役。
上款人:张继(1882-1947)字溥泉。河北沧县人。早年就读于保定莲池书院。1899年东渡日本,先入东京善邻书院,后入早稻田专门学校(旋改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曾于1937年初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26.8×19cm×3
无底价
4005
陈衍致质菴信札
年代:民国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
提要:陈衍(1856-1937)字叔伊,号石遗,晚号石遗老人,室名石遗室、大江草堂、萧闲堂。福建侯官,一作闽侯(皆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张之洞幕宾,曾任官报局总纂,学部主事等职。主张中国设立洋文报馆,介绍西方工农为学之情以醒国人,后讲授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著有《闽侯县志》《史汉研究法》等。
24×17cm
无底价
4006
谢觐虞致吹万信札
年代:民国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
提要:谢觐虞(1899-1935)民国词人兼书画家。初名子楠,又名觐虞,字玉岑,后号孤鸾。江苏常州人,谢稚柳兄。受教于钱振鍠,并娶钱氏长女素蕖为妻,后执教于温州十中、上海南洋中学、商学院等校。与词学家朱祖谋、叶恭绰交往,与学者夏承焘、画家张善孖、大千兄弟交谊深笃。工辞赋,善书画,中年以后特以词名世。未几病卒。词名大于书名,书名大于画名。书法尤以篆、隶为工,所书钟鼎金文,论者以为“可胜缶翁”(吴昌硕)。
24.5×17.3cm
无底价
4012
张宗祥致允升撰写孔子墓志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通一页
提要:张宗祥(1882-1965)谱
名思
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硖石镇人。现代学者、书法家。建国后任西泠印社社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等职。
26×32cm
无底价
4022
莫言书法“一池云锦”
年代:现代写本
数量:一幅
钤印:“莫言之印”“天仓社斗”
提要: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说明:藏家得自作者本人
16.5×69cm
RMB:5,000
4021
莫言与秋水学社往来书稿一组
年代:近代写本
数量:一组三件
提要:内收莫言致秋水文学社毛笔回信(一通一页)、2010年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致莫言信札(一通四页)、古农致莫言有关《书脉》杂志征求意见暨约稿函及古农签赠莫言《书脉》一册。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尺寸不一
无底价
4020
日中友好救援活动册(内有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文稿)
年代:1984年写本
数量:一册
提要:大江健三郎(1935-2023)出生于日本南部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4×18cm
无底价
中鸿信2025春季拍卖会
预展:6月05日~6月07日
拍卖:6月07日~6月09日
预展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中鸿信2025春拍全国巡展
太原站
时间:5月13日~21日
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太原美术馆2号展厅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广经路1号)
保定站
时间:5月16日~22日
无界共合艺术生活空间
5月16日中鸿信国际拍卖保定办事处揭牌仪式
(河北省保定市高开区天鹅中路111号四楼(美食山四楼))
上海站
时间:5月25-26日
5月26日中鸿信国际拍卖上海办事处揭牌仪式
博古雅苑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401号古籍书店五层)
广州品鉴会
中鸿信2025春拍重磅拍品品鉴会
时间:5月27日~28日
地点:呼籁文化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道启明一马路2号)
西安站
时间:5月30-31日
大唐西市艺术中心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
客服联系电话
1381099542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