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2022年12月7和9日,
由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声乐歌剧系承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民族音乐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艺术管理系、学报《音乐艺术》协办的“《长相知》古诗词歌曲音乐会”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此次活动由“《长相知》方琼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巡演”和“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两部分组成。自2019年以来,上音陆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巡演”和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推动中国古诗词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资助。自立项以来,在首席专家方琼教授带领下,在全国各地陆续创排上演了多场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诗词音乐文化的传播,对古诗词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众多研究成果。
《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巡演
七年20场音乐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典
12月7日,以方琼教授为首的上音古诗词艺术歌曲巡演团队在上音歌剧院连续上演了两场“《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吴强教授指挥,演唱了《关雎》(赵季平曲)、《越九歌·越相侧商调》(杨一博编配)、《禅诗音画》(金复载曲)、《伯牙吊子期》(朱晓谷编配)、《黄莺吟》(奚其明编配)、《忆江南》(刘灏曲)、《湖上风来波浩渺》(于阳曲)等11首作品。所上演的曲目设计别具匠心,选曲从先秦《诗经》到汉乐府,从唐宋雅韵到明清诗篇;既有沿用古谱曲调的《黄莺吟》《板桥道情》,又有古诗词新作的《关雎》《幽兰操》等,尽显古诗词音乐文化瑰丽绚烂。
此次音乐会在演出团队、表演形式、舞台呈现等方面有许多新的探索与实践。方琼教授携民乐系、数媒学院、艺管系的优秀教师及本、硕、博学生一道,通过刘红教授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导赏,民乐团近百人的乐手参演,以及丰富多元的乐队伴奏形式、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特别是方琼教授及其团队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意蕴的古诗词歌曲创新性的词曲演唱,展现出中华文化典型意象,使得在场观众真正能够“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两场音乐会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文汇报》《澎湃新闻》《音乐周报》等第一时间刊载了多篇乐评文章,对推动古典诗词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方琼教授为首的团队历经七年20场音乐会,把“长相知”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开到了全国各地,创演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培养了一批热爱古典诗词音乐文化、乐于传承的师生,探索出一条弘扬传统和创新发展并行不悖的发展道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高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从作品创作、舞台表演、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展开深入交流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传承学术研讨会”于12月9日下午在上音歌剧院多功能厅举行,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研讨会是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推动中国古诗词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课题负责人:方琼,项目编号:2020BD01143)的一次专题研讨。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千一,内蒙古艺术学院副院长侯守智,内蒙古艺术学院科研处处长陆大勇、浙江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夏滟洲,《人民音乐》杂志副主编张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白晓炜,《音乐研究》常务副主编任方冰,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党委宣传部部长汤隽杰、发展规划处处长韩斌、科研处处长伍维曦、艺术处处长史明阳、作曲指挥系主任周湘林、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艺术管理系主任沈舒强、民乐系教授吴强、音乐学系教授刘红、民族音乐系副主任刘灏、声乐歌剧系副主任黄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程瑜怀、科研处副处长孙剑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伍维曦主持。冯磊、方琼、侯守智、周湘林发表致辞。
冯磊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对项目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冯磊说,方琼教授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能够取得如此的影响力以及丰富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长相知》项目早在2019年立项以前就在方琼教授的带领下先行筹措实施。
2016年以来,方琼教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就进行了《长相知》古诗词艺术歌曲专场演出,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社会关注。上海音乐学院多年来一直深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重视民族音乐建设发展人才培养。以方琼教授为首的古诗词歌曲创演团队积极响应、贯彻国家文化战略以及作为上音人的艺术使命,教育、培养了一批能够传承中国古典诗词音乐文化的青年教师与学生。
通过对当代音乐创作特点、表演手法以及观众审美的深度研究,融合舞台视觉体验,探索出中国古诗词歌曲当代传承的有效路径,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先进理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典范。
随后,方琼教授致辞。方琼首先对一直以来关心、帮助、支持过两个项目实施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随后梳理了两个项目产生与发展的缘由与经过,她特别提到,《长相知》古诗词歌曲演唱这一项目从国家艺术基金推广交流项目孵化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是她作为歌唱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下进行艺术实践与学术思考的结果,在两个项目的实施中,既创演了众多形式新颖、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又形成了论文、教材、专著等系列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上音乃至全国其他院校众多师生,使他们热爱中国古诗词音乐文化,自发自觉地加入传承古典诗词音乐文化的队伍中。
开幕式后,由李诗原主持研讨会。参会嘉宾分别从作品创作、舞台表演、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对《长相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成功经验、创新价值展开深入交流。
赵季平认为,方琼教授在实施项目中展现出站位高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三个特点。
他表示,该项目践行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文化战略,在艺术上追求精益求精,狠抓细节,展现出近乎完美的舞台表演。
虽然受到近三年疫情的影响,但是方琼教授依然排除万难,通过不同的方式坚持完成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张千一从歌曲演唱、表演形式、舞台呈现三个方面对项目的创新之处进行阐述。
他认为,歌曲演唱中的咬字清晰,声音干净,以字带声符合从古至今古诗词吟诵的艺术风格。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唱、小组唱、合唱,又有器乐独奏、小乐队、民乐团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宽了古诗词演唱的表演形式。
舞台呈现因地制宜,精彩纷呈,善于使用声光电营造意境。
张萌、夏滟洲、任方冰、白晓炜、刘红、刘灏、杨赛、武文华等项目主创人员,以及参演师生,课题组成员,上音科研、演出部门管理者,院外专家学者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从各自的角度对两个项目的实施、研究、管理、影响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李诗原教授总结道:首先,方琼教授负责的两个项目是廖昌永院长倡导的“教创研演一体化”教学模式、“四出”人才培养模式下在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其次,与会专家学者对方琼教授及其所率领的团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再者,两个项目通过“中西融合、古今融合、新旧融合”,在追求学术性、艺术性的同时,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人民性”,创演出一批能为大众所喜欢、所接受的作品,推动了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传播。
最后,两个项目践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先进理念,有利于中国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进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体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取向。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