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在北京音乐厅,指挥家范妮回到了她的老本行——打击乐的舞台,和她的朋友曲大卫、邵哈哈以及学生们一起为京城乐迷带来一场热烈、开心、有趣而又高级的打击乐音乐会。前几天,范妮以指挥家的身份挥棒北京民族乐团上演了一出“国乐的摇摆”音乐会,当晚她出人意料的客串了一把打击乐家,带着现场观众可劲儿的嗨了一把。这一晚,没有指挥家范妮,只有打击乐家范妮。舞台上,她不仅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眼花缭乱的打击乐技巧,同时更是和自己的伙伴们用各种可能展现了打击乐的独特魅力和魔力。这是一台难得的音乐会,因为这几年打击乐家范妮已经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指挥台上,可能今后这样的音乐会都会越来越少了。人如果将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必须专心和执着。就像范妮对自己父母说的那句话:“做人不能什么都想要。”从打击乐家到指挥家,未来范妮还有可能去做更多的人生尝试,指挥家对她来说可能也是个过渡。不过,她说:“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心存执念,有执念才能走到最后。”
高级而又有趣的打击乐音乐会
这一晚的北京音乐厅,精彩场面不断,掌声与喝彩声也是此起彼伏。一开场,打击乐家们就将现场气氛烘托起一个小高潮,范妮和她的伙伴们拿着各种乐器敲敲打打的出场,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寒冷的冬天为大家带来一点温暖的气氛。和所有的打击乐音乐会一样,常常是放着各种型号的马林巴、颤音琴以及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音色的鼓,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看上去有些稀奇古怪的乐器。当晚,范妮除了担任主奏打击乐家,还是导赏嘉宾,她一样一样的跟大家介绍每件乐器的名字、音色、发音原理以及演奏技巧,比如说颤音琴和马林巴的区别等等。
范妮率先带来两首尼尔·罗萨若创作的颤音琴作品《弗雷德》和《欢迎》,她手中上下翻飞的琴槌不断地击打在琴片上,清脆有如山泉叮咚的乐声令人心旷神怡。打击乐家们变换着各种“阵型”,根据每一首曲子将各种乐器不同的组合在一起。上半场最过瘾的环节当属作曲家、钢琴家曲大卫与范妮的演奏的齐克·科瑞亚的《阿曼多的伦巴》,在欢快自由的节奏中,两位演奏家心有灵犀的配合令人叫绝。有趣的是,两人在演奏过程中互换身份,范妮意外地坐在钢琴旁演奏,而曲大卫则操起了琴槌敲起了颤音琴,两位音乐家有趣的互动既显示了彼此心灵相通的默契,又展示了各自精湛的演奏技巧,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下半场开场曲,范妮手拿沙槌在音响的配合下,演奏了一首将电子乐和打击乐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沸腾》,显示了这位打击乐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舞台中央,只有范妮一个人,继而精心闭目轻摇沙槌,继而以“无影手”般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用范妮的话说,这是整场演出她最累的一首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