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晖荣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香港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自此便置于中央管辖之下。其后直至清末,香港之隶属关系随着朝代更迭或有变更,其归属于中国则始终如一。
“香港”之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郭棐所著《粤大记》,其《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赤柱、尖沙咀等地名。香港之得名众说纷纭,较为学者所认可者,与香港为当时香料运往远洋之重要港口有关。
沧桑岁月图(局部)
至清代中后期,因长期闭关锁国,使中国之发展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吏治败坏,豪强兼并,国防空虚,古老的东方帝国开始面临近现代的狂风骤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政府逼迫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之清政府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清咸丰十年(1860),英国政府又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占据南九龙半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政府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至此,香港全境沦为英属殖民地,在港之中华子民亦沦为他国附属。清光绪十一年(1885)秋,时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之诗人黄遵宪回国探亲途经香港,登高远眺,但见山河人物依旧,主权已不复我有,无限感慨之余写下了《割香港》一诗:“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至今读来犹令人心伤。
沧桑岁月图(局部)
所幸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薪火不息,绵延不绝。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数十年间蓬勃发展,现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7年7月1日,在与祖国暌违百年之后,香港重回母亲怀抱。此既为香港历史之新起点,更为中华民族发展之重要里程碑。回归23年来,香港背靠祖国大陆,坚持“一国两制”之执政方针,众所周知经济文化诸方面均获得持续稳定之发展。
余履港之初,港英政府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犹多压制排斥,如同为开展艺术活动,符合港英政治要求的艺术者才能获得公共资源之支持。此种经历,与余同道者当不陌生。
沧桑岁月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