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采风活动中,艺术家们深入现场,用画笔捕捉塔吊的钢铁筋骨、挖掘机的力量美学、建设者的坚毅身影。书画频道通过精心策划、深度报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活动一经报道,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朋友深夜来电感叹:“这样的报道题材太稀缺了,好极了!”我们深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引领。书画频道未来将坚守人民立场的创作导向,在坚持中守正,在发展中创新,更加注重文艺活动及宣传的系统性、整体性,从前期策划、中期创作到后期展览、舆论传播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升,持续推进文艺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笔墨为轴以色彩为舫记录国家发展的时代脉络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徐里
在新时代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壮阔浪潮中,中国美术家始终以笔墨为轴,以色彩为舫,记录着国家发展的时代脉络。这是一次最大规模、最具地区性、最具影响力、采风时间最长、成果最多的采风活动。在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油画家们用宏大叙事的场面、表现形态、意向性手法突破传统模式,以人文视角解构机械美学,汗花飞溅的瞬间被凝固成光的诗篇,塔吊的钢铁骨骼在暮色中化作大地的脊梁,使工业题材创作挣脱了场景再现的质朴,在解构与重构中完成对时代精神的诗意转译,构建起中国工业美学的双重维度,既彰显中国速度的震撼力量,又饱含对劳动者精神世界的温情关照。
在采风活动中,美术家以壮美广西为创作母题,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他们用中国画描绘友谊关的沧桑,以油画定格花山岩画的神秘,借水彩蕴染大石围天坑,最终在平陆运河的宏大叙事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这种创作实践证明真正的文化创新不是断裂式的颠覆,而是如运河之水般奔涌向前。这是文明传承的时代答卷,是美术创作的文化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这场艺术家采风写生活动已超越美术创作本身,成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觉密码。当笔墨与钢铁交响,传统与创新共鸣,中国美术家正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界讲述着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转型中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自觉,此次采风活动是美术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一次行动和礼赞。
以笔墨绘时代以丹青颂山河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尼玛泽仁
为参与此次采风活动的一名美术工作者,我深感荣幸,更心怀激荡。两年来,37位艺术家跋涉广西六市,行程万里,以笔墨为媒,绘就了800余幅饱含深情与时代气息的佳作,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注脚,是壮美广西建设的动人画卷。
扎根人民,以艺术镌刻时代印记。广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瑰丽,更涌动着向海图强、开放发展的时代浪潮。从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到民族团结的和谐图景,从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到创新求变的奋斗足迹,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脚步丈量大地,以画笔记录时代,让艺术创作真正与时代同频共振。
潜心创作,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场跨越山河的艺术远行,我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建设一线,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在火热的实践中锤炼艺术品格。画家们在工地上搭起画板,在烈日下挥毫泼墨;新闻媒体的全程记录,让观众透过镜头感受到时代与艺术的交响。此次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广西高质量发展建设者的致敬,是对这片热土最深情的告白,体现了中国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积极投身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实践。
再大的画纸也难以容纳这么宏大的主题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
站在八桂大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我的内心深受震撼。与以往不同,这次采风写生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次实践,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当置身于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时,我真正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场景就像一张新时代的画卷徐徐展开,每一个画面都触动了我们的创作激情。面对这样恢弘的场面,我感觉到面前的画纸太小了不够画,而再大的画纸也难以容纳这么宏大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