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不仅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大工程,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画家,我们肩负着为时代画像的使命,但记录时代绝非简单的描摹,而是需要以艺术语言提炼时代精神,让作品成为审美的引领。在工业题材的创作中,如何将传统水墨的意蕴与现代工业的刚劲相融合?如何让塔吊的转动、机械的韵律跃然纸上?这既是对技法的挑战,更是对艺术思想的淬炼。
此次采风写生中,我尝试以“在场”的视角捕捉动态的瞬间,用线条与墨色传递建设者的激情与时代的脉搏,将现实的热烈转化为艺术的凝练。在记录雄安新区“成长”印记的创作中,我曾用笔墨记录一座新城的崛起,而今天,平陆运河建设场景再次提醒我:艺术的生命力源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唯有如此,水墨语言才能扎根现实热土,构建通向未来的美学桥梁。
让艺术成为讲述广西故事的文化使者广西政协书画院院长、广西美术馆馆长龙建辉
这场历时两年、行程上万公里的艺术远行,凝聚了太多的心血与付出。感恩每一位艺术家不辞辛劳,深入广西的山林田间、建设工地,用画笔记录这片土地的壮美;感恩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年轻创作者在传承与创新中成长;更要感恩广西这片热土,用山水人文赋予我们无尽的灵感。
此次采风活动对广西美术馆乃至广西的美术事业发展意义深远。多年来,我们通过名家采风活动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丰富了馆藏资源,极大提升了广西美术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采风活动更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广西美术馆和广西各地的艺术工作者、各位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拓展了美术馆的功能,为今后开展高水平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
从助力广西发展和宣传推介广西的角度来说,此次采风活动通过艺术家们的画作让更多人认识广西、了解广西、走进广西,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领域产生了强烈反响,也在社会层面引起广泛关注,成为宣传广西的亮丽名片。为进一步扩大活动的成果,这次画展的作品计划进行全国巡展。我们不仅要让作品留在美术馆,更要让艺术成为广西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让它们成为讲述广西故事的文化使者。
给予广西美术事业发展很多新的启发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副校长石向东
此次采风活动、作品展,对广西美术界有着非常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拓宽了艺术视野和创作思维。37位全国顶尖书画名家跋山涉水,走进广西六市采风写生、挥毫泼墨,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用丹青绘就盛世中华壮美广西,我深深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艺术创作的探索,更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八桂大地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明白艺术创作就是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守正创新。
在平陆运河工地上如何用传统的笔墨画好新时代的大型工业?在花山岩画如何用现代的色彩解读和传达古老的文明?在桂林山水间如何用水墨表现自然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这次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诸多书画名家来广西写生,用作品做出了很好的解答和阐释。他们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深厚的学术积累和宝贵的创作经验,能看出他们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对艺术语言的深刻理解,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时代、对人民的那份关怀。他们从创作手法、艺术观点和题材处理方面给予广西美术事业发展很多新的启发,特别是那些视觉独特、内涵深刻的作品,让广西美术界眼界大开。
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新的创作欲望
广西中国画学会会长蔡智
作为一名生活在广西的画家,我曾三次前往平陆运河建设现场写生,但真正以工业建设为题材进行创作,这还是第一次。前两次前往平陆运河现场写生时,工程还处于建设初期阶段,而此次,我与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一起深入建设工地,走进三个枢纽工程的核心区域,目睹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钢筋混凝土的骨架拔地而起……这些画面深深震撼了我。现代题材对我的创作是一次新的挑战,让我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考,更有新的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