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巴曲《小祈祷》是一首销魂的乐曲,范妮将琴槌轻缓的在琴片上滚动击打,将原本一个个的音符连成美妙的不间断的曲线,静静地演奏如同演奏家心中哼唱出来的一首妙不可言的赞美诗。
最欢乐的互动发生在最后,范妮从外地专门买来很多用来打节奏的沙蛋,中场休息进场时每位观众发了一枚,尤其是小观众可是开心得不得了。在范妮的示范和指挥下,全场观众挥动手中的沙蛋和台上的打击乐家一起在节奏中一同完成了这首热闹欢快的终曲,在极度快速的的节奏中和范妮的奋力一挥中音乐戛然而止,全场掌声雷动。
指挥家重回打击乐舞台的感觉
现在几乎是专职指挥家的范妮已经很少出现在打击乐舞台上了,这次临时的“重操旧业”玩儿了把打击乐,感觉与以前不一样了。她说,平时指挥一场音乐会不用什么人操心,但是演奏一台音乐会所有人都跟一块受累,“指挥的准备工作是在演出的前面,比如说排练前排练中你要准备,但是真正演出的时候其实比较放松,因为你都排好了。但是演奏就不同,尤其是我们这种满台的音乐会,今天我一早就在这儿了,你要弄一天细节,最后还是要再演出,这个过程需要一口仙气吊着才行。”还有一个变化,她说:“指挥是一个看全局的人,这次音乐会排练的时候,我经常在非常混错乱嘈杂里面听出错音,这在以前可能不会注意这些事。原先可能我能忍,现在不能忍。”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打击乐家转行做指挥的比较多,而范妮笑着反问,为什么不问钢琴家转指挥或者其他乐手转指挥,为什么专门问打击乐转指挥?说归说,范妮认为,这里面有个比较学术的原因,“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是节奏感,打击乐人确实掌握的会比其他的乐手比较全面,对节拍比较有感觉也比较准确,比如说我像我比较强迫症,经常要求自己卡到特别准的节拍。虽然指挥引领律动是最主要的工作,但一定要打好拍子。另外,我和很多打击乐手一样不看分谱而是总谱,我要知道我的身边是谁,要知道其他乐手都在做什么,我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打击乐家范妮为啥去当了指挥
年轻的范妮从艺以来在国内外屡获大奖,一路顺风顺水,大家都以为这位年轻姑娘会在打击乐的舞台上越走越远。后来,她出人意料的站在了指挥台上,几年来她与德国莱比锡交响管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众多国内外乐团合作,成为国内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她不仅指挥西洋的交响乐团,也指挥民乐团。在准备每一场音乐会的时候,自己都会做足很多功课,不管是西洋的还是民族音乐的交响曲,她都会画曲子的结构,她要清楚地了解乐队中每个乐手坐在哪儿。她说:“尤其是指挥民乐的这一瞬间,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切换到在民乐团指挥的思维。比如说前些日子,前一天是德沃夏克,第二天是民乐,这种情况我自己必须强制性切换过来,因为这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