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用民族声音唱好中国故事——专访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王丽达

来源:学习强国 2022-05-20 01:21:04


2022年4月中旬,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运河谣》于首演十周年之际,回归舞台,新老面孔悉数亮相。一句“秦生啊,你还好吗?”唱音未落,泪已盈眶,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女主角“水红莲”,让人沉浸在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民族歌剧《运河谣》王丽达饰女主角“水红莲”

时隔十年,我们再次在舞台上见到王丽达出演“水红莲”。王丽达,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曾荣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金奖、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第三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多项殊荣。她先后在《号角》《英·雄》《沂蒙山》《扶贫路上》等民族歌剧中担任女主角,并成功塑造了多个性格迥异的角色。近期,王丽达接受了“学习强国”的专访。


一部《原野》让她与歌剧结缘

2002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丽达被学校选定参演毕业作品——歌剧《原野》,并且让她饰演剧中的女主角“金子”。“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演歌剧。”王丽达说。

“金子”一角,需要王丽达花大力气去揣摩和练习。因为“金子”是一个性格非常泼辣的已婚少妇,复杂且多面,与王丽达自身相去甚远。这对于还没有任何歌剧演出经验的王丽达来说,确实难度较大。回忆起当时忙碌的排练场景,王丽达只说了一句话:“我的压力真的特别大。”

与此同时,王丽达的老师金铁霖想让她报名参加当年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铁霖还请作曲家王佑贵为她量身打造了一首参赛歌曲《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并且提出必须为这首歌曲增加演唱难度。于是,这首4分钟的歌曲被加入多个转调,甚至结束句出现了5个High C高音。

面对这双重挑战,王丽达一时有些担忧,自己能否同时完成这两项任务呢?金铁霖一再鼓励她:“我相信你可以的,同时参加!不要着急,好好准备!”

最终,王丽达顶住压力,出色地完成了两方面挑战。对于这次两线作战的经历,王丽达深有感触:“唱一首歌和唱一部歌剧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歌剧,尤其是女一号,要从头唱到尾,这对演员的表演功力是一次特别好的历练。所以当演出结束后,我对今后的歌剧表演充满信心。”

成功出演歌剧《原野》让王丽达爱上这方舞台,也让大家看到她身上的无限潜能,更让她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艺术发展方向。时至今日,王丽达依旧深耕歌剧舞台艺术,对歌剧也有了更多深刻的理解。

王丽达(左1)大学时期参演歌剧《原野》饰女主角“金子”

用声音塑造角色展现冲突

一般而言,歌剧对表演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表演者“从头唱到尾”,而且作为戏剧与音乐结合的产物,表演者还需用演唱技巧来诠释角色、表现剧中人物性格,把握剧情冲突以及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从2002年参演第一部歌剧至今,王丽达频繁活跃于歌剧舞台,无论是曲韵悠长的《运河谣》,还是如泣如诉的《沂蒙山》,抑或是赤诚真挚的《扶贫路上》,王丽达都在演唱与表演处理上进行了细腻的区分,使得角色和作品具有很强的黏合度,因此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认可。作曲家印青曾这样评价王丽达:“捕捉人物性格到位,尤其是少女活泼和泼辣的一面,在舞台上活泛。”

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王丽达饰女主角“黄文秀”

想要诠释好一个人物,需用心揣摩剧本。在歌剧准备前期,王丽达会在网上搜索观看相关电视剧、电影,甚至外出采风,以帮助她更加准确地捕捉角色性格特征、动作状态以及表演细节,然后再根据人物性格及剧情发展合理运用演唱技巧。

“以《运河谣》为例,‘水红莲’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唱曲艺人,因此我在表演时更多地借鉴了戏曲的表演方式,如云手等动作。至于演唱方面,我从剧情出发,比如她跟秦啸生谈恋爱的时候,‘水红莲’很柔情,因此那个时候的声音应该像水一样灵动。等到后面跟恶霸张水鹞争吵的时候,我又要表现出江湖卖艺女子的那种泼辣劲儿,那么就不能过多地演唱,而是要更接近于‘说’的状态,才是真的吵架。”王丽达说。

王丽达认为,通过合理地运用演唱技巧,准确地使用肢体语言,能把人物塑造得更加立体,加之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的辅助,才能使故事更加真实,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走进故事里,与剧中人同喜同悲。


为解决演唱难题提供一把钥匙

回顾王丽达的音乐之路,其中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对其影响颇深。在王丽达读初中时,有一天,她的妈妈听说湖南省艺术学校在株洲市招生,于是就为爱唱歌的女儿报名。等到王丽达顺利进入复试时,全家人才得知这次是花鼓戏专业招生,不是声乐专业招生。花鼓戏是湖南省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王丽达和家人思虑再三,最终决定珍惜这次难得的入学机会。从那以后,王丽达开启花鼓戏艺术的学习生涯。

王丽达练功照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表演讲究“身眼手法步,唱念做打舞”。而歌剧表演中的行腔、咬字、发声、表演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戏曲、曲艺等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精华。“我觉得我们在深入了解作品、角色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将戏曲的演唱技术运用到歌剧演唱中,以增加它的风格性、民族性和独特性。但不能单纯地模仿戏曲的发音和技巧,而忽略了作品本身,声音一定要为作品、为角色服务。”王丽达说。

正是因为拥有多年的花鼓戏学习经历,让王丽达在歌剧表演中能够有所借鉴,演唱其他类型的歌曲也更加游刃有余。

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于是咏叹调应运而生。咏叹调是歌剧人物抒发情感的主要唱段,既是表演者“炫技”的时刻,也是一段戏的“戏眼”,因此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然而矛盾的是,当歌剧演员与角色产生共鸣时,会不自觉地与角色“同喜同悲”,而咏叹调恰恰设置在一段戏的冲突点或是人物情绪爆发的当口,歌剧演员被强烈的情绪所包裹,很可能出现哽咽甚至无法演唱的情况。因此,既要演得入戏,又要唱得极佳,这对歌剧演员来说可谓难上加难。怎样平衡演与唱,王丽达有自己的办法。“每次唱咏叹调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个下意识的动作,相当于给自己一个信号,提醒自己演唱时要保持一丝理性,不要过于激动。”这个观众不易发觉的“下意识动作”使王丽达在融入角色的同时始终保持气息稳定,可以很好地通过咏叹调将剧中人物的情绪表达出来。既懂得“入”,又晓得“出”,沉浸于角色又不迷失于角色,是一名优秀歌剧演员必备的素养。

用民族声音唱好中国故事

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颇丰,众多音乐艺术家们先后创作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等一批风格各异、脍炙人口的歌剧。“我们要用民族的声音、民族的音乐元素来塑造人物、诠释音乐,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要像热爱我们的生命一样去热爱艺术,要把它当作我们的生命一样珍惜。”王丽达认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与创新要与时俱进,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民族传统的精华,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才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位中阁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