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指挥家陈琳挥棒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合唱团登上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与多位艺术家以歌唱、评弹、话剧等艺术形式联袂演绎了作曲家唐建平作曲、冯亦同作词的合唱交响曲《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大运河纵贯南北地跨八省穿越千年,而9个乐章的合唱交响曲《大运河》则以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讲述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生活情感、生命精神和时代价值,热情讴歌和颂扬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是第八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一台精彩的演出现场,也是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第二次参加“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泽云表示:“合唱交响曲《大运河》是一部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为题材,以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弘扬‘中国梦’为使命的原创交响乐作品,展现了大运河滋养下这方水土上的故乡情结、人文情愫和家国情怀。”
音乐会现场
为了演绎这部宏大的舞台作品,江苏省演艺集团带来了一个庞大的艺术军团,大编制的交响乐团以及数十人的合唱团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占得满满当当。大戏尚未开场,眼前的场景显然已经让观众率先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震撼。从场面上看,要指挥庞大的乐团和合唱团完成这个大部头的作品,身材瘦小的女指挥家陈琳看上去有点力不从心。但是,她的沉稳干练气度不凡令人充满期待。演出开始,随着陈琳奋臂一挥,乐队一侧的打击乐手手持锣槌重重落下,音乐厅里一声撼破心灵的铜锣声几乎掀掉了屋顶,“大运河,希望的河,天下之水,千里浩荡,岁月沧桑,地阔天长……”男高音徐森、男中音刘雨东、女高音范雪妍、女中音李思琦四位极具实力的青年歌唱家与合唱团一道唱出声入云霄般的歌声,激荡出一股子穿越古今傲视万物的气势与豪迈。宏大的开篇奠定了整部作品雄浑激昂的基调,人们仿佛在音乐中见到了千里河面上波涛阵阵万舟齐发的壮观场面。
男高音徐森
女中音李思琦
与第一乐章《天下之水》极具张力的风格不同,第二乐章《千里流波》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诗意,在轻松抒情的男女声对唱中,人们感受到大运河沿岸的美景和富庶以及人们安静美好的生活,这个乐章在地域上从南到北跨越很多,在音乐元素上也颇为丰富。有趣的是,在音乐地域表现上也在歌唱的形式上有所区别,比如说写美如画的江南水乡时,合唱团的女声唱的多,而途径山东一路北上,以男声为主力唱出了一路的豪情。第三乐章《云溪帆影》就更是有着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色彩乐器竖琴的出现如同波光粼粼,女声二重唱唱出优美动人的旋律,沿途农人劳作的场面如同一副美丽的风景画,弥散着浓浓的烟火气。在歌声中,人们在薄雾般的朦胧色彩中尽享江南水乡之美。第四乐章《水弄星天》极具江南味道,江苏省演艺集团评弹团副团长蒋春雷一袭长衫手执折扇,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与交响融合,“中西合璧”甚是新鲜。接下来的《水韵乡情》仍旧延续着如画的美,女高音歌唱家张其萍一身中式晚礼群款款出场,显然在这个章节用民族女高音就是为了突出江南水乡的独特的风情与味道。这个乐章的尾声加进了一首精致唯美的乐队抒情曲“水韵乡情”,听上去有一点点西方交响乐中的幕间曲,旋律优美,色彩明丽,温暖抒情。其中,大段的弦乐队的抒情颇为走心。期间,恢宏的管乐出现,如同冉冉红日初升,人站在船头见到满眼美景心潮起伏,一种美好与幸福荡漾心间。
张其萍声绘水乡之美
蒋春雷的评弹韵味十足
前四乐章不断地渲染美,可能就是为了后半部分的悲壮与雄浑进行对比与铺垫。第六乐章《风雨河殇》是混声合唱段落,也是最为悲壮的章节。一开篇,乐队就开始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威圧感。千百年来,大运河遭遇了洪涝灾荒,也赶上了家园痛失,与天斗与地斗与敌寇抗争,这些历史全部以四言的方式喷薄而出,尤其是后半部分运河人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在合唱团激荡人心的歌声中演绎的荡气回肠淋漓尽致。第七乐章《逝水如歌》讲述了大运河沿岸的人们饱受自然灾难之苦,男中音与乐队用歌声表现家园尽失亲人走散的悲苦之情与沉重的压迫感,但是在尾声处又吟唱出“带你看长河新颜,望不断千里流波”的美好愿望。第八乐章《水向高处》将整部作品推向高潮,当年大运河上漕船千帆首尾相接,运河船工号子此起彼伏日夜不断,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苑凯以高亢嘹亮的嗓音唱出了响彻千里的运河号子,他与合唱团一道烘托出激荡人心的“十万八千嚎天鬼”的惊天动地壮观场景。最后的尾声《大运之河》再次以咏叹“大运河,希望的河”回归点题,以气势恢宏的歌唱礼赞生养育了无数人的大运河。八十分钟的演出,尽管音乐风格多变,颇有强烈的动静反差,拿着指挥棒的陈琳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像极了一位挥斥方遒的女将军,率领着上百人的乐团和合唱团近乎完美的完成了这部难度极大的作品,显示了令人赞叹的掌控力和领导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演出前,作曲家唐建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合唱交响曲《大运河》的创作背景是响应国家将建长城、大运河、长征路三大主题文化公园的号召,而江苏省确定了以大运河为题创作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动用了大型交响乐队、大型混声合唱团,其中有领唱、评弹、美声、民族唱法、朗诵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融合了大运河沿岸几乎各个省份的文化元素,创作了这样一台宏大的交响乐作品。”唐建平希望,这部作品努力创作成一部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交响曲那样的作品,“作为这样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作品,它要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和核心的思想内涵,应当站在个时代、站在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上,体现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精神高度上来创作。”同时,他还强调,这部作品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提升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它基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呢?大运河汇聚五大水系,汇聚天下之水,我们把主题就定在‘天下之水,水向高处’,它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从艺术上讲,它也确实是一个宏大的交响性的写法,同时它9个篇章时长80分钟,包括大运河经历的历史波澜,以及今天大运河展现了新的风采。”
这几年,以“大运河”为主题创作的舞台作品层出不穷,唐建平认为,合唱交响曲《大运河》在所有的“大运河”的作品中最有独立性和排他性。唐建平强调,所谓的排他性并不是最好,它是宏大的全景式描写,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比如说在唱词中大运河从南向北,经过了黄河,看见了泰山,增加了英雄胆,这既是讲水,同时又是讲我们中国人民。此外,在路过张家湾的时候出现的大运河的纤夫号子。”和其他大运河题材的创作班底一样,合唱交响曲《大运河》也经历了沿岸采风的过程。不过,感谢老天帮忙,这个采风过程是在疫情之前完成的。唐建平说:“我们从台儿庄、宿迁济宁、无锡、一路走了十几天。大运河最重要是要体现感情,对我来讲是寻找,主要寻找它赐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如何将大运河提升到黄河长江这样的高度,就是‘天下之水,水向高处’,‘天下之水带来了千里流波,水向高处带来了大运之河。’”唐建平认为:“作为一名当代作曲家,应该要向前看,要跟得上伟大民族复兴的境界,这是思想高度,它不再像过去仅仅有了民族风格就够了,必须有我们民族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维,站在面对未来这样一个高度和眼界,还有要勇于创造宏大的交响乐作品。”
人们在翻阅节目单中发现,作曲家唐建平除了完成了全部作品的音乐创作之外,还担任了部分篇章歌词的写作,显示了不俗的写作功底。此外,还有另外两位词作者冯亦同和王凌云。不过、令人不胜唏嘘的是,词作者冯亦同先生的名字已经被打上了黑框。2023年4月9日,也就是这部作品在京演出前夕,这位有着极高艺术造诣的老作家遗憾的离开了人们,享年82岁。他没有机会亲临京城的演出现场,但是人们会在他那浸透着文采、诗意和哲思的字里行间怀念他。或许每一次的作品被搬上舞台都是对冯先生的致敬与缅怀,而在天堂中的他听到应当也会感到欣慰。言至此不禁感慨,绵延千里横亘古今的大运河之于历史的长河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一个人之于这个世界便更是匆匆过客,短暂的人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给这个世界留下星星点点的印象,让后人在某一刻翻开记忆的相册能想起你,或许就是件幸福的事情。就如同冯亦同先生毕生写就的那些诗歌、散文、评论和文学传记,当然还有他参与写作的这部合唱交响《大运河》……
中华网加拿大频道特约记者: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