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加拿大频道温哥华记者站 2022-06-22 10:48:20

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 龚晓倩 

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对宇宙客观世界认知的普遍共识就是,宇宙客观世界存在的本质是声音。从辩证的社会科学角度看,客观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人类无论是否感受得到运动的声音,它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人类作为声音主客体的统合体,声音就是人类同步于客观世界应有的本能反映,并不断彰显出人类独有的和谐共赢节奏,推动着人类社会生态文明不断进步。从实证的自然科学视域观,人类能够感受到的声音振动频率一般在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性声音,超过这个振动频率范围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这个范围的声音称为次声。人类利用不同范围中的声音,为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进行了诸多创造性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突显出人与纯然宇宙多样性和客观社会复杂性的完美共谐。从人类生命思维科学的视角讲,声音具有内听、外听以及内听与外听相兼容的三种不同特征。这些独有的生命声音特征,伴随着人类和谐于客观自然与社会以及自己身心声音本体,本能地在不同时空中形成诸多具有非物质文化属性的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简称声音文物,为赓续人类生态文明基因,活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衍生,如果说人类声音文物人类生态文明共通的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睿智结果的话,那么,音乐声音文物就是人类最高生命智慧共通的生态文明结晶,是人类生态命运的共同体。

首先,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的简称,能指的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音乐声音本体,它全息传承着人类共通的生态密码和文明基因。挖掘人类音乐声音文物宝藏,实施国家声音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开启音乐声音文化数字资产金融活动,是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替代的新作为。这是因为:

音乐声音是人类和谐客观自然而模仿客观自然节律的自然人化之声,因此,具有与客观自然同步节律的自然科学价值。人类音乐声音诞生伊始是从模仿客观自然声音开始的,是人类本能地与客观自然和谐而同步于客观自然生命节律的自然人化的结果,因此,音乐声音结构中,存在着客观宇宙世界包括人本体共谐的生态密码,是探究自然科学真理的新路径。

音乐声音也是人类和谐客观社会运动规律的人化自然之声,因此,也具有与客观社会共谐的社会科学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结构,驱动着人与社会也不断产生深层次文化律动,由心生焉的音乐声音也因此彰显着人化自然的社会科学价值,从而体现出音乐声音本体应有的非物质文化属性。

音乐声音更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空中自身感悟的心声,所以,音乐声音文物本体还具有人类特有的生态智慧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人的生命历史、音乐声音文化艺术和思维科学价值。

人类音乐声音从诞生伊始到现在,始终以音乐声音文化物质遗产的形式,在不同时空中得以本能的传播与传承。我们可以按照音乐声音本体存见的形态不同,将音乐声音文物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其中,动态声音文物能指的是借助声音介质而存在的波形音乐声音,如人脑、磁带、唱片、唱盘等音频与视频文件中的音乐声音等,IASA国际协会将这样的音乐声音称为立体文献。静态音乐声音文物能指的是运用文字符号和器物等记载的非波形音乐声音,如乐谱、图片、响器、乐器、声音场域、声音景观等,IASA国际协会又称为音乐声音的平面文献。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声音文物,其声音本体中都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文明互鉴密码,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其次,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在不同时空当中音乐声音文化知本、资本和财产的总和,所指的是人类具有共通生态密码和文明互鉴的文化物质资产。音乐声音文物不仅具有原生性的客观历史价值,更具有人类不可替代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研究的再生文化价值。音乐声音文物传承下来的稳定性基因是人类共通的生态文明密码,成为文明互鉴基础;而音乐声音文物在不同时空中所呈现出的变异性特质,是构成人类多元文化得以有效传播的根本缘由。因此,音乐声音本体作为人类生存的本能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流过程中,传播着多元生态文化,传承着共通的生态密码,成为文化交流和文明借鉴不可或缺的共同基因,音乐声音文物更是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互鉴的共同语言。人类遗留下来的形成音乐声音本体的中观声场,如声音载体、回音壁、戏台、音乐厅等。能指的声音文物则可扩展到声音景观的场域、区域等,是人、声、景的统合体。如声景港、北京地区音乐声音景观等。所以,声音文物在这种层面上也可以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类别。当然,我们还可以按照有无音乐特征的标准,将声音文物分为非音乐类声音文物和音乐类声音文物两类。非音乐类声音文物是人类在不同时空中创造出来的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和改造自然所遗留下来的不具有音乐特征的声音财富。这类声音文物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声音文字、人类声音场域和声音景观等,它们能够客观而活态地再现出人类在不同时空当中与客观自然及社会和谐的声音本体,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的独有价值,是人类文明互鉴的基础,是人类生态文明命运共同体。

再次,音乐声音文物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音乐声音财产,特指的是音乐声音本体。无论人类是在物的生产还是在人的生产过程中,这些声音本体不仅具有物质生产的功能信度,更具有精神生产的拓展效度,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合体,其中蕴含着诸多活态的人类命运共同的生态密码,具有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属性,亦即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相互融通的生态文明价值,是人类自身独有的具有思维科学价值的命运共同体。

最后,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音乐声音文物蕴含着人类文明互鉴的共通基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宝藏。尤其是音乐声音文物,无论是近百年来有波形的声音文物,还是几千年以来从未中断过的无波形声音文物,不仅在总量上约占世界音乐声音文物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在质量上延绵不断地活态传承着人类全息生态文明基因,成为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全球发展的新动力源。

尤其自1919年爱迪生发明了记录声音的方法以后,记录声音的技术从音频到视频技术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以至于从1969年开始,国际社会相约共识性地成立了YIASA国际协会组织。然而,在此之前的人类文明伊始,人们已很早就开始用文字符号、冶炼手段以及口传心授等方法开始记录有意义的声音。如,乐谱、乐器以及说唱艺术等。我国最早的声音文物可以追溯到9000年以前的考古发现,几千年以降的静态无波形声音文物宝藏,蕴含着诸多人类共通的生态文明基因,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施国家声音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对国家声音文物的基础研究和数字化典藏、应用和不断创新工程,将是新时代文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格局和新作为。

音乐声音文物与一般所指文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声音文物能够全息活态地复制和重组再生。在信息文明新时代,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等现代科学技术,将人类共有的音乐声音文物一方面可以穿越时空地重组再生,成为人类文明互鉴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将可以将人类未来创新的声音景观提升为金融信息文明社会行为,这必将促进人类生态文明社会在共同声音中不断推进。

我们主张对音乐声音文物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科学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创新研究三位一体,共时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对国家声音文物的挖掘、整理以及数字化典藏,研究音乐声音文物理论体系,制定出台相关国家音乐声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应用科学研究绝非是将音乐声音文物简单活态重现或只限复制利用,而是必须与创新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意性地在声音文物产业基础上,全息活态复制再现,重组再生,最终形成以声音文化金融为龙头的数字经济文化强国。因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宗旨就是要在探究新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创造新生态。所以,三位一体的科学研究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本真,更是文化强国的未来之道。

为此,我们倡议,国家站位全球研发人类声音文物,运用国际化通用标准对国家声音文物进行数字化典藏,主动挖掘国家音乐声音文物宝藏,研发人类多元音乐声音文化,开通人类共同文明基因。启动音乐声音文化数字资产国际化交易的主动保护工程,打造人类生态文明基因共通声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中国声音。为此,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重大工程,可以在北京新国门大兴临空港经济区、海南国际自贸港、珠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杭州湾大湾区等落地国际声景港建设,创新全息生态文明互鉴的国际声音景观,让国家音乐声音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国音乐声音信息产生国际化共振,让华夏音乐声音文明在国际社会形成互鉴共享,最终用音乐声音构建人类全息生态文明共同体。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