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海南卫视节目预告 | 声乐教育家 · 马秋华

中华网加拿大频道 2023-06-25 23:08:34

她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与丈夫金铁霖被称为中国声乐教育界的“金戈铁马”。她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艺术与岛》栏目就请大家跟随主持人丛薇一起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去拜访声乐教育家马秋华。

2023年6月25日19:30播出海南卫视《艺术与岛》

声乐教育家马秋华

马秋华,1958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从小就热爱声乐艺术。初中时曾在当地歌舞团担任业余独唱演员。1977年高考恢复,马秋华以黄莺般的声音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声乐系,师从黄友葵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四年的求学生涯让马秋华的声乐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在校期间就获得了全国高等艺术大学美声歌唱比赛的大奖。毕业时又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在这期间,她不仅掌握了美声唱法的全部技术,还学习了包括男女高音、中音在内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艺术与岛》栏目制片人、编辑、导演、主持人丛薇


主持人丛薇(左)声乐教育家马秋华(右)

她是中国声乐教育界的领航者之一,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有35年,可以说她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堂。她是中国声乐教育泰斗金铁霖先生的妻子和同事,贤伉俪异体同心,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众多活跃在一线的歌手、明星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与他们心照神交,也见证了中国声乐的步步发展。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近中国音乐学院,拜访我的老友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丛薇

为人师表

主持人丛薇在马秋华老师的声乐教室观摩教学

丛薇:马老师,好久没见了,非常想念您!您现在还是这么忙呀?

马秋华:丛薇老师,好久不见,您能来我非常开心!我每天都在上课,您看这些都是我的学生,有研究生、博士生和本科生。

丛薇:您儿子圣权呢?

马秋华:圣权今天去录制中央台的“七一”晚会了,他现在又要教学又要演音乐剧,他也挺忙的。我还记得我们一家人曾经参与过您主持的节目,那时候圣权还很小。

丛薇: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马老师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现在都功成名就了,你们在跟马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马老师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学生A:我本身也是四川音乐学院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马老师能准确地发现我们的长处,并给予发挥的机会。学习声乐这条路很曲折,每个人都会遇到瓶颈和困难,但是马老师能及时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她的教学手段非常丰富,能够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进行精准纠正。

马秋华点评: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强化训练。同时我们也需要尽可能优化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定是鼓励式的,让学生充满自信。

学生B:我觉得马老师的教学非常准确,每次讲解都点到为止,效果也非常显著,我深有感触。

马秋华点评:我主要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点非常重要。

学生C:我是青岛人,是马老师师门中最小的学生,今年本科三年级。老师对我要求很严格,对其他同学也是一样,因为她希望我们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下课后,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照顾我们,让我们感到很亲切,所以我们都喜欢称呼她为“马妈妈”。

马秋华点评:我的学生们不但在课堂上听讲非常认真,下课后也会继续听老师的指导。对于本科生来说,学习声乐需要打好基础,让脑子能够记住最合理的发声状态,从而对肌肉和发声器官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学习声乐需要五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和训练的原因。

马秋华常常告诫学生:声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只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才会被别人记住。大家唱同一首歌,一定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想法。马秋华也一直主张按照个性发展学生,她坚信培养学生就是要保留个性,因材施教。

流金岁月

1990年,马秋华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喜结良缘。之后,马秋华也离开了古都南京,转入曾经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担任声乐教师。从西北藏族歌手到西南彝族歌手,从美声唱法到原生态唱法,她以不同的教法训练学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丛薇:马老师,您在中国音乐学院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吧?

马秋华:是的,我已经在中国音乐学院生活和工作了很多年。在此之前我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曾经承担过一部分音乐教育的任务,所以两个学院几乎是相互关联的。在那段时间里,我住在中国音乐学院内,同时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担任特聘教授。2009年我正式调任到中国音乐学院工作,意味着我在中国音乐学院生活和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

丛薇:在带博士生的时候您的孩子还很小,您是怎么做到家庭事业兼顾的呢?

马秋华:虽然那个时候孩子很小,但是他很自立,从小就住校,所以我能够更好地兼顾家庭和事业。

马秋华、金铁霖夫妇合影

1993年,金圣权在北京出生。他继承了父母优良的艺术基因,并且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在他七岁时,他为电视剧《金滩有缘》演唱了片尾曲。

金铁霖、马秋华夫妇被称为中国声乐教育界的“金戈铁马”、“泰山北斗”,但对于这一称呼,马秋华表示:“金戈铁马”、“泰山北斗”是大家给我们的肯定和鼓励,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鞭策。人在什么时候都要看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只有看到自己的问题才能进步。现在马秋华最大的希望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去多培养人才,让他们能够活跃在舞台上,为人民服务。

丛薇:我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在大兴黄村锻炼,恰好碰上金铁霖老师他们也在那里锻炼,我们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了半年的时间。每天早上我练早功,翻跟头、压腿,金老师他们就在旁边观看。后来我在北京舞蹈学院当了老师,不久考到了北京电视台,几年之后听说金铁霖老师和马秋华老师结婚了,真是件大喜事。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两个人结合的故事吗?

马秋华:说起我与金铁霖老师的相遇,是在我陪我的老师黄友葵先生去参加一个湖南举办的金龙杯全国声乐大赛时。当时金铁霖是评委,而我则是陪同我的老师去的,并不是评委。在长沙搞的那次全国大赛期间,我们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了20天,当时沈湘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许多人都撮合我们。我觉得这是缘分,如果没有缘分,再多的撮合也不行。

丛薇:您与金老师生活了很多年,您认为金老师是怎样的一个男人?他的性格和品质是什么样的?

马秋华:金老师的事业成就不用多说,但我认为他的性格品质也很值得称赞的。在我们共处多年的时间里,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憨厚、正直、善良的人。

丛薇:我知道金老师的工作非常忙,但我相信他对家庭也非常关照,特别是对孩子。我记得有一次我见到他,他非常高兴地给我介绍:“丛薇,你看我的儿子长大了!”

马秋华:他非常重视家庭,从不让我和儿子感到不开心。有时候当我抱怨儿子调皮或其它事情时,金铁霖总是不愿意责备儿子,因为他觉得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

丛薇:现在圣权有他自己的工作,您也不用过多地操心,您的主要精力放在哪里呢?

马秋华:我一直还在从事教学工作,因为在学校里,我一直在教授博士和硕士生。前不久我刚刚出了一本书,名为《中国声乐教学文集》。此外,我还有一个平台,名为“金戈铁马声乐教育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提供高端的声乐教学和教育课程,邀请全国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在我的平台上来传播声乐知识。

马秋华每五年就要出一张教学示范光碟,这也成为了很多音乐学院的教材。对于中国声乐教育的未来,马秋华曾说:“声乐教学要发展,要创新,就一个字‘教’。面对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学生,教的越多,办法也就越多,这就是发展和创新。要创新就不能停止教学,教的越久,总结经验就越多,教学手段就越多,中国声乐教育也就有了未来。”


声乐教育家马秋华

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如此艰难,尤其是在他们这种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不仅需要教育者有兼收并蓄的意识思想,更需要有多层面、多维度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修为。马秋华教授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亲切的人格魅力,帮助一个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艺术路径,同时也在金铁霖先生构筑的教育体系中继续开拓,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辛勤耕耘。

——丛薇

来源:人人艺文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