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雷 佳 | 梅香四十载,以戏剧艺术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华网加拿大频道 2024-03-08 14:15:41


编者按: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雷佳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歌剧表演艺术家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以传统戏曲为根基、融合西方戏剧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用以讴歌近现当代人民生活与斗争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是在舞台上以直观的感性形式彰显中国戏剧审美品格、诉诸广大观众视听感官的代表;戏剧演员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将一生都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为中国戏剧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奖掖各戏剧领域杰出表演艺术家为宗旨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办至今,40年来一直见证着中国戏剧传承发展的历史征程,对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在内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而言,都是一种极高的鼓励和荣誉,也非常生动地传递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内涵。

与梅花奖的深厚缘分

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2019年凭借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荣幸摘梅之前,我就在内心对梅花奖充满神圣的向往。因为我的专业艺术道路正是从戏曲艺术开始的,而且心中的榜样、指引我艺术道路行进的前辈大家,包括我的导师、裴艳玲、茅威涛等也都是梅花奖得主。其中导师对我的影响最为深刻。因她本就出身于戏曲之家,从小在山东梆子、河南豫剧的土壤之中浸润成长,自幼就对中国传统戏剧有着切身的体会。后来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学习、领悟,将古今、中西的声乐艺术进行融汇创新,塑造出喜儿、田玉梅、林梅、木兰等深入人心的歌剧形象。在现存的影像资料中,歌剧《白毛女》1985年版更被后来者尊为必学之经典版本,其中她对喜儿入木三分的刻画,使得这一版成为继王昆、郭兰英等前辈艺术家的版本之后,《白毛女》在当代的艺术典范。

歌剧《木兰》

导师说,正是戏曲的“童子功”丰满了她表演艺术的羽翼。对此,我也深有同感。非常感恩自己能在艺术生涯的启蒙阶段,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得到戏曲艺术丰厚养分的滋润。记得在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的4年学习,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来练功,晚上10点收功。除了一下午的文化课之外,其余时光都畅游在戏曲的海洋之中。因为学校始终承袭着戏曲艺术的教学传统,采取传帮带的模式,故而令我有机会掌握毯功、腿功、把子功等不同功法。经如此4年的摸爬滚打,到毕业之时我就主演了大戏《唐伯虎与沈九娘》,而且是上午、下午、晚上一天连演3场,无形当中练就了自身对于歌唱和表演的难忘记忆,也充分锻炼了舞台演出的体力与耐力。以至于踏上歌剧舞台后,无论是面对《白毛女》高密度的全国巡演,还是在《党的女儿》在“田玉梅”只有一组演员并需要7天连演9场的情况下,都能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锤炼给予我的莫大帮助。

歌剧《党的女儿》

正得益于当年戏曲专业的“沉浸式”学习,让我们后来者能够站在传统艺术千百年的积淀之上,站在前辈巨人们的肩膀之上,在符合剧种特点的教学模式熏陶下茁壮成长。无论是口传心授还是传帮带,传统的学习方式都在无形之中保护着学生的艺术个性,也使各自的优长得以发挥。

民族歌剧是对传统戏曲继承较多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应对其音乐丰富的板式变化的时候,在面对西洋管弦乐、民族乐器和戏曲打击乐的中西合璧的乐队编制的时候,只有基于对戏曲音乐的熟悉,演员的理解、把握和舞台呈现才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还可以在歌唱与念白频繁切换的情况下,在比其他类型的歌剧更为复杂的舞台调度中,运用“唱、演、白”的艺术手段去塑造角色,以达到民族歌剧所要求的声音色彩和艺术规格。这一切都仰赖于骨血中流淌的戏曲传统,能自然而然将这些儿时练就的技艺、功夫转化运用,尽全力满足中国观众对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唱得好、说得对、演得像”的审美期待。

“喜儿”是中国戏剧表演教科书式的人物

家喻户晓的《白毛女》不仅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更是一部常改常新、常演常新的典范之作,渗透着几代艺术家对于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70余年的不懈挖掘、思考与探索、创新。喜儿这个角色在思想上的深度、艺术上的高度和表演上的难度是无法复制的。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逼迫她要经历4个阶段的转变:从少女阶段的喜儿,到进黄家受尽欺凌的红喜,到被黄世仁侮辱、在生死抉择间为了活下去而踏上逃亡之路的喜儿,再到逃入山中过着非人生活、反抗意识觉醒的白毛女。最后她呐喊着“我是人”,在强烈呼唤出做人的权利之后得到了八路军的解救而重获新生。以这样一个曲折、传奇而动人的故事,传递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极为深刻的时代主题。在如此复杂的戏剧性转变当中,需要演员运用表演、音色和形体变化对不同阶段、不同心境下的人物做出细致的区分,以满足戏剧张力的需求。这对表演者而言,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留有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演出一个喜儿,就如同塑造了4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人物,使得该角色当之无愧被称之为中国歌剧女演员的“试金石”。


就在这块“试金石”的引领下,发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家。如大家最熟悉的王昆老师、郭兰英老师和我的导师等。她们在演绎该角色之时,都在深度剖析文本、细致分析人物的基础上,将个人的艺术经历、艺术特点和优长同角色紧密结合,从而塑造出不同艺术个性的喜儿形象。王昆老师的表演在生活真实感的基础之上,自觉向民歌、戏曲学习,展现着一个亲切自然的喜儿。郭兰英老师基于深厚的戏曲功底,将吐字运腔、四功五法与写实的表演方式结合,使得“唱做俱佳,满台有戏”。导师基于个人的丰富学养,将戏曲的四功五法融汇民族声乐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艺术表现力,同时充分借鉴话剧、舞蹈中的表现手段,将喜儿形象推向了符合时代审美的新的艺术高度。

歌剧《白毛女》

2015年在文旅部组织纪念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舞台复排工作中,我有幸跟随郭老师和导师两位前辈艺术家身心俱入地学习,又一次体验到口传心授、传帮带的幸福感。前辈们对艺术的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精神和高度敬畏态度,使得她们将每一个音符处理、每一声沉吟润腔、每一处手眼身法、每一句台词念白都细致思量,做到精准考究,不仅展现对角色的通晓领会和自身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出从艺做人的一个至高境界——但求一个“真”字。真实的历史记忆,真挚的艺术创作,真切的情感体悟,真情的舞台挥洒,才能收获观众真心的掌声喝彩,让后来人有好戏可唱,有模板可学,能够在对经典的传承中收获成长,也令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风采得以在梅花奖的舞台和中国戏剧的百花丛中绽放。

助推中国戏剧发展,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

“以歌舞演故事”为特点的中国传统戏剧,长期以来都滋养着包括中国歌剧在内的各个戏剧艺术门类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构筑起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过去教育普及程度受限的情况下,老百姓就懂得仁义礼智信的道理,会自觉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不是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而是从戏台上,从一个个忠孝仁义的故事里习得的。在业余生活没有那么丰富的岁月中,逢年过节的一出戏,成了百姓们生活的企盼和向往。所以古往今来戏剧艺术都对塑造中华民族品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中国人看戏,在千百年间戏曲的熏陶和培养之下已形成了潜移默化的观赏习惯,就是对综合美感的观赏需求。所以中国民族歌剧为何会形成“唱、演、白”三分天下的表演结构,也正是在继承戏曲表演艺术精髓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因为观众期待看到形神兼备、唱演俱佳的舞台形象。喜儿一出场就是一位清灵的少女,江姐的言谈举止都是一名知识女性,田玉梅的一招一式皆是一位果敢笃定的基层共产党员。为了达到形象塑造要求以完成戏剧表演最高艺术使命,就需要演员调用一切思想情感与技术手段为角色服务;只有在歌唱、表演、念白都与角色相吻合,在服装、化妆、造型都与人物相匹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达到观众所寻求的戏剧“代入感”。

歌剧《边城》

经典的力量在于历久弥新。回首与喜儿的相遇相知已过去十年,但《白毛女》给予我关于表演艺术上的思考却从未停下。这座基石也为我后续的歌剧表演提供了重要的创作依据。自2019年获“梅花奖”至今,我不仅主演了当代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还在新创歌剧《运河谣》《边城》《映山红》中塑造了反差较大的人物形象。2023年,又荣幸受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之邀,担任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评委,令自己有机会以舞台艺术“阅卷人”的身份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戏剧艺术的当代发展。在两周密集的评审工作当中,不仅学习、品味了以当代美学标准创作的各剧种新剧目,感受到参评艺术家们的功力、实力和非凡的艺术创新能力,同时也看到伴随时代发展,戏剧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在彼此影响、相互激发中与时俱进。

运河谣

歌剧《运河谣》

梅花奖创办40年来,对中国戏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以评选标准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得中国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的演员都能在其中一展风采。中国歌剧通过梅花奖的平台对传统戏剧数百年来积淀的创作手法、表演方式和生产模式吸收借鉴,在对各综合艺术门类的学习之中精进技艺,迭代创新,这无疑对歌剧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此外,梅花奖为各戏剧品类、各剧种提供的综合展示的机会,让我们在了解到不同剧种表演人才现阶段艺术水平的同时,也直观看到一些濒危传统剧种的生存现状,努力帮助濒危剧种寻找突破既有瓶颈的有效手段,为各剧种在当代的生存发展不断创造有利条件。

身处信息海量化与碎片化的时代,面对着愿意为欣赏戏剧而步入剧场的观众朋友,我们应当呈现怎样的作品去以情感人、以德化人,去书写历史、描绘当代,是值得所有戏剧工作者思考并为之努力的。希望中国的戏剧艺术在梅花奖的引领之下,能够继续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共同构筑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文章来源:中国戏剧杂志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