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于台北摩耶精舍挥毫泼彩,画上题跋:“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六十八年岁在己未至日拈右丞逸诗写于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此句化用王维逸诗,以“仙掌”隐喻台湾山势奇崛,“云气生衣”则暗合泼彩技法中石膏漫漶的氤氲之态。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此时的张大千已至暮年,视力几近模糊,却以诗心驱动画笔,将王维“山水含清晖”的盛唐气象,转化为石膏与石绿交织的抽象秘境。摩耶精舍的庭院叠石、敦煌壁画的青碧记忆、毕加索抽象构图的启示,在此画中熔铸为“色墨无界”的视觉史诗,见证了一位传统文人在现代性焦虑中的诗意突围。
张大千(1899-1983) 云气欲生衣(局部)
张大千此幅《夏塘牧牛图》创作于1982年,款识题云:“不受田单用,毋劳宁戚歌。隴頭更已畢,落日自婆娑。七十一年之三月摩精舍。弄笔忘情,竟夺耶字,老誖可笑。八十四叟爰。”此款识蕴含多重意涵:其一,“田单”为战国齐将,以火牛阵破燕军;“宁戚”系春秋卫人,曾扣牛角而歌求仕。张大千借典故暗喻晚年远离政治纷扰、超然物外的心境。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
镜心 设色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