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1982年)作
89×45 cm. 约3.6平尺
【款识】不受田单用,毋劳宁戚歌。 隴頭更已畢,落日自婆娑。七十一年之三月摩精舍。弄笔忘情,竟夺耶字,老誖可笑。八十四叟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白文)、大风堂(朱文)、壬戌(朱文)摩耶精舍(朱文)
【鉴藏印】琴砚斋(朱文)
【出版】
1、《渡海三家 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彩墨精华特展》第116页,长流美术馆,2010年12月。
2、《登峰造极 张大千逝世三十周年纪念精选》第141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7月。
3、《长流艺闻 No.269》第54页,长流美术馆,2013年9月。
4、《江山万里 张大千艺术展》第146页,中国美术馆,2014年1月。
5、《千古传奇 张大千艺术展作品集》第115页,长流美术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4月。
6、《长流艺闻 No.300》第29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4月。
7、《百年华人绘画 彩墨专册》第122页,长流美术馆,2016年6月。
8、《长流艺闻 No.327》第22页,长流美术馆,2018年7月。
9、《长流艺闻 No.338》第57页,长流美术馆,2019年6月。
10、《张大千:长流美术馆50周年纪念选》第199、293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1月。
11、《品画录》第37页,艺术家出版社、长流美术馆,2024年4月。
【展览】【藏珍品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太原美术馆,2025年5月13-18日。
说明:海外回流
出版物合集
张大千晚年人物画呈现“以书入画”与“泼墨写意”交融的特征。其笔法承袭石涛“一画论”之精髓,强调线条的骨力与墨韵的氤氲。如《夏塘牧牛图》中牧童衣纹以篆籀笔法勾勒,顿挫间见金石趣味;牛身则以泼墨技法渲染,墨色淋漓中显肌理质感。这种工写结合的手法,既延续了敦煌壁画的重彩传统,又融入石涛《巢湖图》式的笔墨自由,形成“形简神完”的写意美学。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局部)
1976年移居台北“摩耶精舍”后,张大千的艺术呈现三大转变:其一,题材上多绘故园风物,如本作中江南水牛与牧童组合,实为对巴蜀童年生活的追忆;其二,技法上强化水墨实验,款识提及“弄笔忘情”,恰印证其晚年突破形似束缚、追求“得意忘形”的创作状态;其三,哲学意蕴更深,落日“自婆娑”之语,暗合道家“无为自化”思想,与“浪花无际似清湘”的禅意一脉相承。
张大千(1899-1983) 夏塘牧牛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