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萧晖荣 | 香港牵动我的心

中华网加拿大频道 2023-07-19 09:50:04

萧晖荣沧桑岁月图159.5cm×198.5cm  2018年

萧晖荣的《沧桑岁月图》大概开始构思于30年前,1996年画下初稿,在水墨长卷的基础上再设色绘制,2018年才真正完成。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港英政府统治初期香港的社会百态,他认真搜集史料,搜寻旧照,整理分析,精心构图布局,生动刻画描绘,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场面,摄人心神。

画中场景有酒楼、洋行、烟馆、赌场、当铺、食肆等场所,尤其以轮船输入鸦片情景,各随山川地势自然分布;人物虽华洋混杂,然而华人的苦力、犯人、匠人、乞丐,与洋人监工、巡捕贵贱判若云泥,对照非常鲜明,反映出当时华人虽为社会主体实为二等公民的事实,深刻揭露港英政府初期对香港殖民地华人的苛刻统治及社会迫害。此画整体气势恢弘,笔墨老到,刻画细腻,浑然一体。画中每个场景、人物、细节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疏密、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均处理得恰到好处,繁而不乱,杂而有序。诗塘抄录《警示钟铭》,激励港人“前事可鉴”,“永志不忘,一往无前”。题跋中,画家追溯香港历史渊源,力证中华文化为香港文化之根本,表达了画家心怀家国的真挚情感。

萧晖荣的中国画创作虽然以花鸟山水为主,但他的人物画功力绝不可小觑。早在1966年,20岁的萧晖荣所创作的连环画《助耕记》就已经被刊登在《南方日报》。其时,他的人物画已在画坛崭露头角。几十年来,尽管人物画不是萧晖荣的重点创作,却偶有佳作,观者赞赏有加。而此《沧桑岁月图》更是其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广为画坛所称颂。

香港牵动我的心

文/萧晖荣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香港隶属于南海郡番禺县,自此便置于中央管辖之下。其后直至清末,香港之隶属关系随着朝代更迭或有变更,其归属于中国则始终如一。

“香港”之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间郭棐所著《粤大记》,其《广东沿海图》中标有香港、赤柱、尖沙咀等地名。香港之得名众说纷纭,较为学者所认可者,与香港为当时香料运往远洋之重要港口有关。

沧桑岁月图(局部)

至清代中后期,因长期闭关锁国,使中国之发展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吏治败坏,豪强兼并,国防空虚,古老的东方帝国开始面临近现代的狂风骤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国政府逼迫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之清政府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清咸丰十年(1860),英国政府又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占据南九龙半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政府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至此,香港全境沦为英属殖民地,在港之中华子民亦沦为他国附属。清光绪十一年(1885)秋,时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之诗人黄遵宪回国探亲途经香港,登高远眺,但见山河人物依旧,主权已不复我有,无限感慨之余写下了《割香港》一诗:“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至今读来犹令人心伤。

沧桑岁月图(局部)

所幸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始终薪火不息,绵延不绝。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数十年间蓬勃发展,现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97年7月1日,在与祖国暌违百年之后,香港重回母亲怀抱。此既为香港历史之新起点,更为中华民族发展之重要里程碑。回归23年来,香港背靠祖国大陆,坚持“一国两制”之执政方针,众所周知经济文化诸方面均获得持续稳定之发展。

余履港之初,港英政府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犹多压制排斥,如同为开展艺术活动,符合港英政治要求的艺术者才能获得公共资源之支持。此种经历,与余同道者当不陌生。

沧桑岁月图(局部)

事实上在英国占领香港之初期至中期,不论商业发展或公共管理,港英政府均着眼于满足极少数之外国居民。占据人口绝大多数之华人社会贫富悬殊至甚,能有资格与西方人士交游往来、觥筹交错者,仅止于极少数华商与各行业之专业人士。绝大多数华人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谋生手段,大多家庭仅能勉强维持生计,社会地位普遍低下。彼时之种族歧视亦颇为普遍,概言之,华人便是二等公民,洋人则天生比华人高出一等,其就业层次亦远高于华人。即如华人之社会高层,亦要仰人鼻息。

沧桑岁月图(局部)

然香港社会之构成始终以华人为主体。由香港移民史而言,内地移民所占比重至大,他国之移民仅占极小之分量。换言之,今日居住于香港之华人,溯至三代以上,皆来自中国内地。本就同根同源,又何分你我彼此!

沧桑岁月图(局部)

传统是根,继承是本,民族精神为魂。余始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为香港之正统文化、主流文化。即便于港英统治时期,除官方文献外,香港之社会主流文化一直为中华文化。国家软实力之最高明者在于文化认同,此为香港繁荣稳定、持续发展之基础,亦为香港文艺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余之创作,素来力求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于一体。今绘此《沧桑岁月图》,意在表现港英时期香港社会之生活场景,抚今以追昔,鉴往而知来,广布港人认同祖国文化之大义。图中选取迎亲队列、码头搬运、酒楼经营诸种生活场景,人物则洋人之监工、巡捕,华人之劳工、匠人、普通百姓乃至乞丐,中西混然。此画虽非刻意写实,然余于画中人物之形貌、服饰至于场景刻画,均力求传达出当时之现实,其中细节或由当年亲历者转达而知,或披览书籍得来,皆有根源。观者亦可由此了解旧日香港社会之现实,港英政府明目张胆以轮船为工具,把香港作为鸦片集散地,包娼庇赌,其时华人备受欺辱,固不待言矣。

沧桑岁月图(局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诗人丘逢甲在其七古长篇《海中观日出歌由汕头抵香港作》中写道:“世逢运会将大同,天教此起文明度。”一百余年过去,香港已重回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已崛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十四亿人民上下同心,必将重振中华民族之伟大荣光。

沧桑岁月图(局部)

176年前,清政府被迫于南京静海寺与英方侵略者签订《南京条约》,今日之静海寺已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寺中有一警示钟,为23年前香港回归时所铸,钟上镌有《警示钟铭》,其文概言自香港为英国侵占以至回归祖国百多年间之史事,特摘录于此。

华夏有史,五千余年。泱泱中国,文明渊源。

晚清积弱,列强垂涎。坚船利炮,倾销鸦片。

林公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炮火连年。

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英军入侵,扬子江面。

七十余艘,大小船舰。烧杀淫掠,践我家园。

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

静海律寺,康华丽舰。南京条约,于此议签。

丧权辱国,泣地惊天。近代历史,兹为起点。

此后百年,国力维艰。不平等约,为数逾千。

叹我中华,屡经烽烟。赞我人民,斗志弥坚。

抗争星火,终能燎原。一九四九,风云巨变。

我军南下,陈兵江边。下关水域,又见英舰。

紫石英号,炮轰北岸。雄师百万,重挫敌焰。

大军挥戈,横渡天堑。挹江门上,红旗漫卷。

屈辱历史,此为终点。有碑为证,有钟为鉴。

起点终点,遥隔百年。浓缩于此,咫尺相连。

一九九七,沧海桑田。香港回归,还我河山。

一国两制,港澳为先。两岸统一,历史必然。

国强民富,世纪宏愿。展望未来,伟业万年。

洪钟长鸣,毋忘当年。落后挨打,前事可鉴。

雪耻夙念,终于实现。永志不忘,一往无前。

沧桑岁月图(局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对香港始终关怀备至,从香港回归祖国后,因殖民地色彩之残留和反中乱港分子交结海外反华势力,破坏“一国两制”,从占中至暴动都对香港法治和市民生计,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伤害。喜悉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5月28日在北京召开并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决定》,这是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必要之举。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万民欢呼。余亦衷心希望香港艺坛同仁能携手同心,共同为弘扬民族精神,构造有中国特色之核心价值观,促进香港市民对祖国之认同感贡献力量!始终牢记职责,坚决拥护全国人大为香港“国安立法”,使香港和国家长治久安,政通人和,共享太平盛世,与祖国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萧晖荣沧桑岁月图水墨长卷103cm×711.5cm1996—2018年

作者简介

萧晖荣,中国书画家、雕塑家。工花鸟,擅写梅和鸟虫篆书法,创“文人雕塑”。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从事美术创作并发表作品。1982年与黄幻吾、周昌榖联展于香港大会堂及美国图书馆。作品连续入选第六至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曾获优秀奖,及入选北京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2000年后曾于海内外十多个城市及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举办60多次大型个展。出版画册和专著50多部并入选人美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是荣获国际小行星命名的首位中国画家。现任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美协第七、八届理事,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苑研究学会主席,香港美协创会主席,西泠印社社员,浙江大学终身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