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名家巡礼】覃志刚:书法载道 翰墨育人

中华网加拿大频道 2025-01-09 06:16:16

覃志刚,1953年5月生,广西柳城人,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中国文联副书记、副主席,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自幼喜操翰墨,临习碑帖,初学柳公权、赵孟頫,继而专攻行草,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用力尤多,近年学习怀素、林散之,其书作格高韵雅,正大气象,豪迈伟岸,墨香浓郁,从容不迫,近年来创作毛主席诗词作品60余幅,其既是一位成功的文化学者型领导,又是一位卓越的书画艺术家,他的人格魅力和专业书画艺术功力,早已赢得业内外广泛认可和尊重。

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左)与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覃志刚(右)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孙家正

原澳门特首何厚华(左二)与覃志刚(左一)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右)与瑞士联邦前总统帕斯卡尔·库什潘(左)合影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左)与覃志刚(右)合影留念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左三)参观“墨韵·匠心”尉天池(右二)苏士澍(右一)覃志刚(左二)刘洪友(左一)书法艺术展

覃志刚(右)向鸠山由纪夫(中)、刘洪友(左)等介绍展览作品

覃志刚(左一)向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左二),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洪武(右二),表演艺术家朱时茂(右一)等参观展览的领导和艺术家嘉宾介绍展览作品《沁园春·长沙》

覃志刚(左)向中国美协原副秘书长李荣海(右),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中)等参观展览的艺术家嘉宾介绍书法作品《七律·到韶山》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等参领导和艺术家观覃志刚画展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左一)与覃志刚(左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笔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孙玉敏(右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所长王洪亮(右二)等艺术家在展览作品前交流

覃志刚向《中国书法报》原社长李世俊等参观展览的领导及艺术家嘉宾介绍展览作品《雄关漫道图》

覃志刚向毛新宇夫人刘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吴悦石,著名画家孟祥顺等参观展览的艺术家和嘉宾介绍展览作品《春风杨柳图》

覃志刚(左一)向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陈洪武(左二)及香港书法艺术家介绍创作心得

从左至右为:中国曲协副主席姜昆、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和著名表演艺术家郁钧剑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覃志刚(右)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李铎(左)

笔墨不离身育人不离心

覃志刚的祖籍广西,是风景秀丽的文化歌舞之乡;覃志刚的出生地江苏南京,是六朝古都文人墨客汇集之地。覃志刚上小学时就显露出写字画画的天分和对无线电的喜爱。他画《三国》《水浒》中的好汉和将军,经常受到老师“不认真作功课”的批评和“画得真像”的表扬。参加工作后,在矿山成为基层的宣传工作能手,既能书标语、画宣传画,又能随手写些小文章。一直到后来,不论是做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秘书长,还是在中央统战部任秘书长,当选广西政协副主席等,不管工作多么繁重,他始终是笔墨不离身,书画不离手。正像《书谱》里说的:“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书法,对于很多人是需要耗尽毕生精力方可入径的事,覃志刚则很快就进入了切点。这些自然得益于他可贵的天分,可谁知在这成功的背后,覃志刚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点点滴滴都是他从忙里“偷”出来的。

在朋友们的眼里,他热情坦率,耿直豪爽;在同事们眼中,他勤奋敬业,不知疲倦;在艺术圈中,他躬行笔墨,不负丹青……但很少有人知道,覃志刚对教育同样十分关注。尤其是对于书法教育的推广,覃志刚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翰墨沁心灵良才字亦美

覃志刚说,“美育,狭义上说是审美教育,广义上它承载了更多方面,如培养学生全面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品格等等。仅从审美教育上来说,我认为书法是美育非常好的载体。学习欣赏书法能使人体会到字体结构美、线条美、章法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是书法的独特魅力,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美的感染。”

“鲁迅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民族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覃志刚认为,书法是一种空间艺术,它的线条、结构、章法等方面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当学生练习书法时,首先会观察优秀的作品,从名家的作品中,他看到书法的运笔、结构等等,这都会培养他在空间形式上的审美感知。而在他练习的过程中,同一个笔画、同一个字、反复地练习,这同样是对毅力的一种磨练。”

覃志刚说,人们常说字如其人,说的是通过一个人的笔迹,就可以窥见他的品性。而覃志刚认为,反过来也依然说得通——人如其字。“一个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磨练,他的字越写越漂亮,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涵也更具底蕴。所以我们说,书法是可以修身养性的。”

“美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艺术技能,也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通过培育更美好的人,达到让社会,乃至世界更加美好的愿望。”覃志刚说,“我认为书法美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思想情操,以及艺术创造力,让学生成为更美好的人。我认为,推进书法美育将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翰墨育人两难关笔挑使命迎考验

2015年7月2日,《小学书法基础教程》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覃志刚出席了活动。覃志刚说,这本书是书法美育推进的阶段性成就,这标志着,教育界、书法界都在关注这件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想要在中小学里真正普及书法美育,真正做到“翰墨育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学生的素养、底蕴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过于单一很容易使书法美育适得其反。美育的目的本来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单一的教材势必会限制学生的天性。”覃志刚指出,现在书法在中小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教材储备不足,是目前书法美育推广的一大难题。

而书法美育遇到的第二大难题,就是师资不足。“在中国,书法爱好者非常多,但是往往缺少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并不了解。因为书法教师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教学水平的要求,所以从现有师资中,培养书法教师并不现实。”覃志刚提到,大学中书法专业非常少,更不用说师范类的专业,几乎没有书法的一席之地。缺少专业的师资,就意味着教学推进的艰难。

“如今,国家已经多次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更多落实到实地的工作,还需要我们艺术界、教育界,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努力。”覃志刚说,美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有多少困难,都一定会克服解决。

千年书法育今人字里行间写传承

“书法是个性的艺术。书法作品不仅表现写字者的个性,而且又是在不断完善个性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书家的个性气质流露在书法作品的风格上,同是楷书,颜、柳、欧、赵,各家书体中的气质倾向迥然不同。颜体的浑重雄博,柳体的清峻挺健,欧体的清朗谨严,赵体的柔媚端妍。不仅如此,书法还是书家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表现,依靠技能方显示出来书家的审美本质力量。没有审美技能的书法家只能是‘写字匠’。”

“只有将圆熟精纯的书艺技能落实于创作中,才能使其本质力量得以充分展现,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以知识修养为辅助,以灵性为魂魄,眼、手、心高度综合,全神贯注地挥洒审美创造力。书法教学固然要以写字训练开始,但最终目的却是通过这门艺术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覃志刚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书法的‘育德、育智、冶美、修身、养性’等功能,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学生品味文化的魅力。”

覃志刚不仅是一位为工作而工作的管理者,艺术的美滋养着他的心灵,对教育的关注振奋着他的精神。在繁忙的公务里,他坚持关注着书法美育的推广;在一次次会议中,他时刻不忘为教育提案。覃志刚说,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美育会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