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
中国
北美
故事
文化
使者
文化
讲堂
教育
旅行
视频
集锦

用西方音乐语言讲我们的故事,小提琴家劳黎要在卡耐基音乐厅演绎《梨花颂》

锦瑟年华001 2023-07-05 02:13:29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美妙动听的京歌《梨花颂》恐怕再熟悉不过了。可是,用小提琴演奏的《梨花颂》听过的就没几个人了。前几天,在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著名小提琴家劳黎与众多的音乐爱好者面对面,以“大美之境”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音乐交流和分享。在现场,她就用自己手中的小提琴演奏了这首《梨花颂》。7月6日,劳黎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届时她也将这首京歌改编的中国乐曲首次以小提琴的方式演绎到国际舞台上。她表示:“我希望让西方人通过小提琴、通过他们所熟悉的音乐语言去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同时,这场音乐会也将录制成唱片由拿索斯唱片公司推出,这也是劳黎从艺以来的首张唱片。

当天,小提琴家劳黎不仅现场展现了她精湛的琴技,同时也让大家领略了她大器优雅的音乐之美。分享会一开场,劳黎就给大家带来了交响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听惯了戏曲演员演唱的这首京歌,被劳黎的小提琴演绎出来别有一番风味。事实上,劳黎此前曾经用小提琴演奏不少中国作品,比如鲍元恺先生的《炎黄风情》,她用小提琴模仿的唢呐、笛箫、京胡等乐器的声音惟妙惟肖,不过用小提琴来演绎京剧旋律还是头一次。劳黎认为,小提琴是一个最接近人声的乐器,京剧又是我们的国粹,“如果有这样一个跨越东西跨越时代跨越形式的演绎,大家也很喜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当天的音乐分享会有一个标题就是“大美之境”,劳黎与大家分享了她心目中的美:“美首先肯定是永恒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精神层面,它也是多元、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我认为,音乐跟美是一样的,它应该是作为我们每一个有感知的人都应该能够去感受和欣赏的东西。说到底,美就是一种感受,它真正存在于我们更深层次的灵魂,而且它是发光的,跟音乐的意义一样。”

劳黎表示:“小提琴是西方乐器,我们演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用的是以西方的语言用小提琴西方乐器去呈现。但当我演奏中国作品或者是尝试去创造一些新的演奏技法的时候,比如说滑音,比如说模仿笛箫的泛音,这个时候我认为我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带着自己的历史去演绎。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去探索用西方的乐器来演奏我们自己的语言,这时候那种幸福感能让我眼睛发光的那种新鲜感,始终鼓舞和牵引着我去不断创造。”7月6号,劳黎将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届时将首次把《梨花颂》以小提琴的演绎方式带到国际舞台,此外她还将演奏作曲家赵季平先生表现人类大爱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现场,劳黎也与大家分享了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据悉,7月6日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的这台音乐会,即将由拿索斯录制成唱片并由该唱片公司全球发行。劳黎说:“此前虽然演出了很多专场音乐会,但一直没有录制自己的专辑,这是第一次,这也是我一直在等待的缘分和机会。我想既然是首张专辑,一定是具有一定意义和代表性。”

说到与拿索斯的缘分,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的劳黎解释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有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因为拿索斯唱片公司跟美国、西方很多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很多各高校都会收藏和留有一份他们公司出版的唱片。”劳黎回忆,自己当年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留学的时候,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头,搜集一些自己学习或者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她发现很多唱片都是拿索斯录制的,后来她才知道拿索斯跟教育界合作,而且是几乎走入了每一所学校,她希望将来有机会也跟他们合作。“三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个录制唱片的委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就一直搁置到了今年。所以,今年我就要把这张唱片录制完成。”劳黎认为,唱片和音乐现场都是瞬间的艺术,也是永恒的艺术,“我们在音乐厅里,人跟人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呼吸,一个互动,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影响到我们的感知,这个是我们现场的宝贵之处。因为在这个瞬间发生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有一次的互动或者是感动或者共鸣,就会是永恒。但是大家都知道唱片录制是可修改的,如果一天没有录完,接着可以补录,所以它是完美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美都可以去欣赏它。这是一种不同的美的呈现,所以我觉得两者都应该是兼容的。”

最近,对于劳黎来说可谓是好事不断,除了在卡耐基音乐厅开音乐会录制唱片之外,由她翻译并独立编著的《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详解与练习》教材视频示范以及讲解也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科研项目成果,即将出版。“编订这两本教材的初衷是2015年我有幸跟随小提琴教育届鼻祖扎哈·布朗教授门下继续深造,文格洛夫、列宾等国际上世界众多一线演奏家以及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一线乐团的首席几乎都是他的学生。他把教学结晶总结出这本教材《小提琴练习曲的艺术》,我发现这套教材有俄文、日文、西班牙语、英文等多种版本,但唯独没有中文。我当时就问教授,可不可以把它翻译成中文,他说那太好了,因为中国有成千上万个琴童以及成千上万的热爱小提琴的朋友们。”在那之后,劳黎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把这套教材翻译完成,并且也借此机会总结自己多年演奏和教学的宝贵经历,把它编辑成了一本辅助的讲解与练习的教材。她希望,能够这套教材能为我们中国的孩子提高学琴效率,为我国小提琴的演奏与教学带来一丝新鲜的气息。分享会现场,劳黎的得意门生沈子轩用娴熟的演奏技艺演绎了帕格尼尼第24首随响曲,今年10月,沈子轩将代表中国去意大利参加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

对于劳黎而言,她有着演奏家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对于演奏和教学,她认为二者有着相同程度的喜欢,而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源于心中不断的热爱、极致的热爱和追求极致真理的心,我觉得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支撑我去做这两件事情的源泉。小提琴演奏非常辛苦,某种意义上又是非常孤独的。比如到一个城市去演奏,最多给你三天的时间,两天排练,一天演出,然后第四天就离开了。在台上享受了来自观众的非常热情的鲜花与掌声,但当你回到酒店的那一刻,其实是无比孤独的。我非常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给了无限的支持和爱。因为我每周在学校教学的时候,见到这些熟悉的面孔,见到这些如此热爱小提琴的年轻人的时候,见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慰藉。所以,演奏和教学都是我终生会去不断探索和热爱的事情。同时也会致力于把更多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带给西方观众。”

  责任编辑:弘枫

精彩推荐